上帝給人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其實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生活中,最有魅力的女孩一定是一個傾聽者,而不是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人。傾聽,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一種讚美。我們知道,在社交過程中,最善於與人溝通的高手,是那些善於傾聽的人。也許在交談過程中她並沒有說上幾句話,但是她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肯定,認為她是善於言辭的人。
傾聽是對別人最好的尊敬。專心地聽別人講話,是你所能給予別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讚美。不管說話者是上司、下屬、親人或者朋友,或者是其他人,傾聽的功效都是同樣的。人們總是更關注自己的問題和興趣,同樣,如果有人願意聽你談論自己,你也會馬上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小菲是公司裏年紀最小的,但是大家都很喜歡她。她積極、上進,總是很虛心,無論是誰說話,關於工作的或者與工作無關的,她都能夠做到安靜地聆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總是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麗萃在一次茶會上專注地聽著一位剛剛從非洲旅行回來的男士講非洲的所見所聞,幾乎沒有說什麼話,但分手時那位紳士卻對別人說,麗萃是個多麼擅言談的姑娘啊!看,這就是傾聽別人說話的效果。它能讓你更快地交到朋友,贏得別人的喜歡。
但生活中,有很多人隻會說話,不太會聽話,真正懂得聽話的人少之又少。聽話比說重要,因為會說話的人給人聰明的印象,而會聽話的人,雖然不像會說話者那麼引人注意,卻給人親切、關懷的感覺,更具吸引力。人類的心理很奇妙,喜歡當聰明人,卻不喜歡跟聰明人為伍,他們情願接近那些親切又總是給人以關懷的人,因此聽話與說話何者更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傾聽的重要性不止於此。醫生要傾聽病人的談話,以了解病情對症下藥;企業主管須傾聽部屬的報告,以擬訂對策解決問題。人人都要傾聽,以便與別人溝通。問題是,“喜歡說,不喜歡聽”乃人性的弱點之一。因此要學著聽。
曾經有個小國因為戰敗,派使者到中國來。隨禮品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做工精細,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那還怎麼能領導群雄呢?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了三個金人的耳朵裏。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的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裏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就進了肚子,不出來了。老臣對皇上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聽到答案後就俯首稱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人活在世上,說和聽是兩件要務。說,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識,每一個說話的人都希望別人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就是接收他人描述內心的想法,以達到溝通和交流的目的。聽和說像是鯤鵬的兩隻翅膀,必須協調展開,才能扶搖直上九萬裏。
傾聽涉及提高注意力,而且要讓聽到的內容產生意義。哪怕我們覺得自己是在認真聽,通常也隻會抓住聽到的一半內容。兩天之後,我們隻記得其中的二分之一,或者是原來內容的四分之一。正是這個原因,傾聽才被稱為一門失傳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