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女人常會遇到一些難以回答,不願意回答或者不便回答的問題。如果坦白地說一聲“無可奉告”“不知道”不僅將破壞氣氛,使對方難堪,還顯得自己沒風度,沒水平,也沒有涵養。這時,最巧妙的辦法是使用無效回答,巧妙回避。
秦先生遇到李小姐:“喂,小李,聽說你病了,什麼病?”
“不是什麼大病。”
“究竟是什麼病?”
“一點小病。”
顯而易見,秦先生可能是真的關心李小姐,但卻失禮,兩性間畢竟是有忌諱的。在這種情況下,李小姐機警地做了無效回答,就比較得體。
生活中,回避回答用得較多的詞兒是“不清楚”“沒確定”“沒什麼”。
“喂,聽說你們老板交桃花運啦?”
“不清楚呀。”——好事者無可奈何。
回避回答的方法和策略多種多樣,可以參考如下五種:
守勢的含混回答
女人若不能正麵回答,那就消極抵抗。承諾給自己一個時間限製,譬如:我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下午給你答複。將回答緩後,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也讓他人明白,這個問題確實為難你了。
積極的答非所問
譬如一位翻譯小姐到澳大利亞工作時,澳大利亞人問她:“你愛澳大利亞嗎?”這位女士覺得答“愛”與“不愛”都不合適,便答道:“澳大利亞的袋鼠真可愛。”這類轉移答複可以用於回答那些不便於具體肯定與否定的問題。
歪答一些荒唐或者強人所難的問題
女人有時不必硬著頭皮去找正確答案,不妨偷換概念,歪打正著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譬如,一外國人責難中國人,問中國有多少廁所,答:“兩個,一個是男廁所,一個是女廁所。”回答違反常情的提問,女人可以發揮自己的小聰明,巧妙地把問題甩給別人。
直接地回避
女人其實也不要害怕直接說出對方不得不承認的避答理由,這樣雙方均不難堪。譬如,一位外國記者在中央美術館與大家談“女模特兒具有為藝術獻身精神”的話題時,突然問其中的一位女畫家:“假如讓您當人體模特兒,您是否願意呢?”公開說“願意”吧,對一個青年女性確非易事;說“不願意”呢,又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於是,女畫家直接回答說:“這是我的私事,不在采訪之列吧?”自然而又有理地讓自己解脫了窘境。
誘導對方自我否定
譬如羅斯福對朋友的提問不便回答,於是便問道:“你能保密嗎?”朋友脫口而出:“能。”羅斯福馬上接過話說道:“我也能。”顯然,羅斯福巧妙地設計一個圈套,誘導對方說出自己不想回答的原因,而表麵上又確實給出了回答。
女人回避回答看起來多帶消極色彩,實際上是處於積極的守勢,柔中有剛,守中有攻。此外,女人對於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采取回避的方法進行回答,需要機智。如果一時難以想出恰當的回避方法,也可以盡量坦白表示自己的難處。其實,這種方法留心學習,靈機應變,並不難把握。
會說話的秘密
女人對於難以回答的問題,不要馬上給出具體答案,可以采取無效回答的方式爭取時間,所謂無效回答,即用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來做些實質性的回答,答了等於沒答,推倭搪塞,而別人又不能說沒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