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冬季的第一場大雪(一)(1 / 2)

男男女女們快樂洋溢著用各種容器把船艙裏麵魚給舀回營地裏麵去,分門別類地給處理好,該曬的曬,該炸的炸,一部分鮮吃,一部分用鹽醃了,然後曬幹做成魚幹吃。

總之這一船艙的魚不能浪費了。

過了沒多久,這個末世之後的第一個冬天裏的第一場雪就降落下來了。

這個冬季來的特別早。剛剛進入深秋,樹葉上的葉子還沒有落光,草地中的叢草還沒有枯黃,從西伯利亞過來的冷空氣混合著從太平洋過來的氣流,形成了天蒼蒼野茫茫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

空氣不算是很冷,畢竟這是下雪。從物理學上來講,下雪是放出熱量,化雪才是吸收熱量。不過這種氛圍讓人感到一股股的寒意。

在這之前,李克帶著營地裏麵的一幫人在草場上用工具打草,把打上來的幹草壓縮在一起,用草繩捆好,壓縮成一個個的方塊形或者是圓形的草料塊,一塊塊地碼放在草料庫裏麵。塞得滿滿當當的。這樣冬天的時候nai牛們就有草料吃了。

牛棚裏麵用曬幹的牛糞給荷蘭黑白花們取暖。這真算的上是最環保的方案。草料用來喂牛,牛兒消化了草料中的營養,剩下的大部分纖維被排出了體外成為了牛糞,沒有多少臭味的牛糞經過曬幹之後就成為了很好的燃料供給牛棚的取暖。每一種材料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每一個步驟都可以均衡各方麵的需求。的確是相當地環保。

但要是末世之前,或許成為生態經濟的典範。而當城市變成了水泥廢墟,工廠的地麵上生長成了野草,機床裏麵成為了老鼠的小窩之後,人類社會這台巨大的生產機器驟然停止,原本灰蒙蒙的天氣、髒兮兮的地表水等等,沒出多長時間就仿若剛剛誕生出來的星球一般潔淨。

現在也不需要談什麼環保了。但卻正是環境最好的時候。真是諷刺啊,呂強心想道。

…………

聚居地的各種基礎建設沒有一天停止。總會有某個方麵需要補漏,需要去完善,幸存者們不會閑著。

當大豆和玉米收割完了之後,陳老漢就張羅著開始播種冬小麥了。本地的氣候是一年兩季,也就是說,秋季開始播種冬小麥,橫跨了三個季節之後,到了初夏開始收獲。之後就種植水稻這種水生農作物,或者是大豆、玉米這種旱生農作物,具體情況根據當地的給排水的方便程度而定。

經過一個夏天快的生長,到了秋季就可以收獲。這就是第第二季糧食。

秋收後的農田需要翻耕,才更適宜種植小麥。農場裏原來有兩台破舊的手扶拖拉機。一台還算可以堪用,另外一台就已經壞掉了。不過這對於善於維修機械的船廠工人和石油工人來說,不算是什麼難事。把手扶拖拉機給修理好了,他們又做了兩台鐵犁。把化肥灑進了秋收之後的田裏麵,然後就開始耙地,一遍一遍地深耕、細墾。總算是把這十幾畝農田給翻好,同時撒上了麥種,又掩埋了一遍才算是耕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