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一種態度(2 / 2)

不過他的嘴上卻說,你的懷疑有道理,我也時常懷疑自己到底讀沒讀過那麼多書,或者到底能不能讀完那麼多書。就像大家都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樣,誰親眼看過了?誰親身經過了?

可是誰都沒站出來反對過、質疑過;因為那就是曆史,也僅僅是曆史。誰究其真偽誰就顯得天真無知,誰就會被群起而攻之。我聽了就趕緊說,我可沒有想質疑您的意思,我隻想學習經驗,想找到竅門兒,想多讀幾本書,好向您看齊。

馬原似乎根本就沒聽我解釋,還對剛才的話題耿耿於懷。他說,讀書分略讀、通讀、精讀、研讀等等,我對外說的我讀過五千冊書,絕對沒有自誇自擂的目的。我隻是說我曾涉獵過五千以上種圖書,至於是不是四千八百本或是五千兩百本,我也不能說得精確……

聽馬原如此計較我的提問,真的有些後悔,同時也從側麵看到了馬原的人生並非虛構。他是個認真的人,一個真實的人,在某些方麵一定還是個斤斤計較的人。這說明他還是個普通人,不是一個從大西北下來就變成了神的人。於是我就說,您不必再提多少冊的問題了,我的本意隻是好奇,就像對您去大西北的經曆好奇一樣。

馬原聽了就說,你該不會懷疑我去沒去過大西北吧。我聽了就說,怎麼會呢,您是“虛構大師”,即便真的沒去過大西北,是您一手虛構的,像我這樣的凡胎俗眼也難以分辨呀。馬原聽了趕緊說,作品可以虛構,可是人生經曆卻不能虛構的。

我聽了就說,是呀,如果您去大西北都是虛構的,我相信,您的作品就虛構不出來了;因為您的虛構都是建立在您實在的經曆上的,虛構隻不過是您表達文學意念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您人生的一種態度……

我的話一定說到了馬原的心裏,他對我也似乎另眼看待了。回到餐桌他居然主動向我敬酒,並說不久的將來,一定能看到我寫出的好作品。我得到前所未有的鼓勵,也就跟他碰杯後,喝下了有生以來最大的一口酒……

正當我微醉朦朧的時候,我聽到馬原湊近我小聲說,等回宿舍讓我單獨到他的住的客房去。我就用不為人知的驚愕來猜度他意圖裏的歹意程度。馬原似乎更過敏,馬上就說,我——剛出了一本書——《岡底斯的算計》還有《上下都很平坦》的精裝本,我想簽名送給你。

我聽了立即做出受寵若驚的樣子,愉快地答應了他的賞賜。但後來我還是用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總覺得還是謹慎為妙,看他雄性十足的樣子,萬一有個什麼不該發生的衝動,我可怎麼逃脫呀,也就沒有隻身到他的住地去領受那兩本書。

不過我過後還是跑了好幾個書店賣到了那兩本書,先略讀,再通讀,又精讀,最後還研讀。覺得馬先生也不過如此,我也就是個女孩子,我也就是沒去過大西北,我也就是還沒動筆寫,一旦我動了筆……

然而我的筆總是跟我開玩笑,構思好好的,可是一落筆就慘不忍睹。想的天花亂墜,其實是眼高手低,看來自己是太狂妄了。不該那麼懷疑馬原的人品和能力,再說即便被他給那什麼了,也該是我們這些文學女青年的福分吧。然而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那之後就再也沒有跟馬原見麵的機會了,即便見了麵他也不會再讓我單獨去見他了,因為像他那麼一個了不起的作家,還能吃一百個豆不嫌腥啊。

然而都上一年文學院了,同學們在各類刊物上幾乎都發表過自己的作品了,大概惟獨我還是連一篇像樣的作品都沒寫出來。我就百思不得其解,我什麼都學過了,什麼都知道了,可是怎麼就寫不出來呢?就在我深陷苦悶不能自拔的時候,文學院突然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姚慶邦,筆名叫老姚,是上一屆文學院的學員,現在人家是高級作家班的學員了。原先也聽同學們議論過他,說他跟馬原畢業於一所大學,也曾經報名去大西北,後來是他父親的瘋狂阻撓和反對,才沒去成,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