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慈禧聽政為什麼要“垂簾”(1 / 1)

在封建社會裏,皇帝親臨金鑾殿寶座處理政務大事。由於特殊情況,皇帝不能上朝親政時,就由皇後或太後臨朝聽政。太後臨朝的故事,最早是前漢高後,不過《漢書》上沒有提到“垂簾”二字。至於太後在皇帝禦座後麵,用簾子遮擋的方式聽政,則是從唐代武則天開始的。《舊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太後(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至於為什麼要“垂簾”,是因為臨朝聽政當然要和群臣相見,可是從前生活習慣是男女有別,內外有別。皇後居中宮,主內治。在臨朝聽政時,須遵守內外有別的原則,所以就隻好“垂簾”和群臣相見,宣諭、奏事都在隔簾情況下進行。這個內外有別的原則,不僅僅皇家如此,從前社會上也是這樣的習慣。例如住宅有內外院之分,婦女在家除和家裏人以及至近親戚(男)在內院相見之外,也不和男的來賓相見,家中男仆人到上房向女主人回事,須請女仆代言,如果女主人有所詢問也是在室內說,男仆在室外回答,這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見的。因此,可以這樣說,聽政要用“垂簾”的形式,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整個社會上都是內外有別、男女有別的風尚。清朝的慈禧太後也是從“垂簾聽政”開始到最後執掌國家大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