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中曆史課程結構中的教學改革創新(1 / 2)

淺談高中曆史課程結構中的教學改革創新

教研探索

作者:王何忠

【摘要】高中曆史課程結構一致沿襲人教版的結構模式,在斷代史的基礎上,細分為經濟史,政治史,文化史,進而又細分為國內曆史和國外曆史。在這種編排曆史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曆史被深深地肢解,而曆史上的各種現象的發生,影響及原因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共同結果。本文從曆史教學實際出發,在高中曆史課程結構的改革淺談一下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關鍵字】曆史教學課程改革教學方法課程結構

一、高中曆史課程結構格式化影響

在我國教育不斷改革的今天,過去的傳統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很多教學手段已經落後於當代曆史教學課堂。教學工作者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從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讓學生主動學習,由過去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主導。這樣的教學理念不僅對其他學科有用,對曆史學科更是如此。教師應該從教學設計、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多個方麵去探索高中曆史課程的改革和實踐,迎接新環境下的高中曆史課程的需要。

在教授高中曆史時,教師要想創造適合的教學環境,要設身處地的用曆史唯物角度的思維方式從當時環境下比如當時國內外政治環境、經濟水平、文化高低這些因素分析問題,這樣才能對曆史事件有著更加準確的分析。但是在當前教學環境下,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度還原曆史事件,因此這種深受廣大師生喜愛的教學方式無從展開。而一個曆史事件看起來是由各個要素的堆砌而成的,從而忽視了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係。

二、新形勢下曆史教學出現的新的方式和方法

在高中教育改革不斷加快的今天,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行,引起了人們的密切關注。隻有對教育新理念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對高中曆史課程的有效教學做出更適合當前形勢的實行大綱和教學方法。目前,在曆史學的快速發展,並且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對很多曆史事件有著新的認識和補充,這也為教學工作者研究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依據。

隨著新教程改革後,對舊的教學課程加以革新,實行新的三級課程製度,變成了國家、地方和學校的三級課程製,同時過去的國家管理課程管理製度也將變為國家、地方和學校共同管理。這樣的改變就為教學方式革新掃除了最大的障礙,教師從此不必過重依據教材,而僅僅把教材當做教學的輔助材料,在曆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更加適合新形勢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而教師的身份也從過去的教材的使用者,轉變成曆史課程的鑽研者、實踐者。教師通過教材、圖書館、互聯網和同行探討以及曆史文物等資源對自身的曆史知識結構進行不斷完善和更新,形成與時俱進的曆史教學思想,從而把學識更好的傳授給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