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萊特
我不在的時候,家中增添了多少寶貝①!我朝擠滿貓的大簍子奔去。這隻黃耳朵是諾爾謝的。可是這條黑色的毛茸茸的尾巴是哪隻貓的?是諾爾謝的獨生女比儒的。她同那些長得俊俏的年輕女人一樣偏執任性。一隻像兔爪的細長黑爪在空中亂抓著;一隻像貘的滾圓的黑花斑貓仔,肚皮朝天擠在其他貓中間,仿佛被殺害了似的……我很高興分清了乳母和嬰兒被舔得很平滑的身體,它們身上散發著草香和奶香。我還看見比儒的乳房上簇擠著一串新生兒,這是她三年來第四次做母親了。而她自己吮吸著懶洋洋地躺在那兒、舉起一隻爪子遮住自己眼睛的老諾爾謝的乳房,她過於寬闊的舌頭動作笨拙,咂咂作響。
我側耳諦聽,發現貓有兩種不同的呼嚕聲。一種是凝重的,一種是清亮的,這是貓的神奧莫測的天賦。這些聲音好像遠處工廠的轟鳴,好像被囚禁的甲蟲發出的嗡嗡聲。貓兒睡熟時才會停止這種石磨轉動的聲響。對於雌貓間連鎖式的哺乳我並不感到驚奇。對於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並且仔細觀察的人,一切都是奇妙而自然的。母獵犬奶小貓,貓躺在關著金絲雀的鳥籠上憩睡,而肆無忌憚的金絲雀有時用嘴在沉睡者身上拔幾根柔軟光滑的毛裝點自己的家屋,這都是長久以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景象。
童時的一個冬天,我每天在廚房和牛欄裏捕捉罕見的蒼蠅,喂養兩隻被風從屋簷刮到地麵的燕子;難道不應該拯救這些貪得無厭、但對死蟲子不屑一顧的闊喙小鳥嗎?多虧它們,我懂得了馴善的燕子比最嬌寵的家犬更加情意纏綿。那兩隻小燕子在我們肩上,頭上棲息,把針線筐當巢,像雞一樣在桌子底下鑽來鑽去,用嘴啄那愣頭愣腦的狗,衝著不知所措的貓兒嘰嘰喳喳……我把它們裝在衣袋裏帶去上學,然後放它們自己飛回家。它們閃亮的鐮刀形的翅膀長大變硬之後,它們終日在春光明媚的天空遨遊,但隻要我尖叫一聲:“小燕燕!”它們就會像兩支箭劃破長空,降落在我頭上,用它們黑亮蜷曲的爪子緊緊抓住我。
在我家的動物當中,一切是多麼美妙和純真……你不會想到貓兒會吃草莓吧,可是我很清楚,我多次看見巴布這黑色的撒旦①,像鰻魚一樣在波米埃太太的院子裏溜來滑去,用品嚐家的眼光挑選最熟的“大白草莓”和“六月香”。它還詩意盎然,煞有介事地嗅著盛開的紫羅蘭。
【人物介紹】
科萊特(1873—1954),法國著名女作家。她的少年時代在偏僻農村度過,因此她深愛大自然。她的作品帶有自傳性質,同樣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主要作品有《動物對話》、《麥苗》、《克洛迪娜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