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做好班團(隊)工作(2)(3 / 3)

正因為“手拉手”互助活動適合了少年兒童的特點,它引導少先隊員了解那些應該了解的情況,辦那些可辦到的事,因而深受城鄉少年兒童的歡迎。那麼,班主任輔導員如何指導少先隊開展“手拉手”互助活動呢?

一是“書信交友”、“書報交友”;二是“手拉手找朋友”、“手拉手交朋友”、“手拉手看朋友”。

“書信交友”是城鎮的少先隊員主動給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先隊員寫交友信。城鎮少先隊員在給貧困地區少先隊員寫信時,輔導員一定要提醒他們隨信寄上一枚郵票,一張信紙和一個未用過的信封,這樣做是為了不增加貧困地區小朋友的負擔,保證交友活動的順利進行。當隊員們接到遠方朋友的回信後,要提醒他們保持聯係,持之以恒,使友誼不斷加深,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在“書信交友”過程中,輔導員要引導城鎮的少先隊員學習農村少先隊員的優良品質。要讓他們從一封封信件這個小窗口中去尋找大世界,讓被高樓隔斷視線的城鎮孩子了解還沒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村小夥伴的生活,了解國情,珍惜今天,更加奮發努力。要讓貧困地區的少先隊員從書信中了解現代化的生活,了解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激發戰勝困難、頑強求學、改變家鄉麵貌的強烈願望。要讓少先隊員們通過信件交流找到自身的責任,找到助人的快樂。

“書報交友”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城鎮少先隊員將自己讀過的優秀圖書、優秀報刊寄給遠方的小夥伴,或者幫助他們訂一份全國隊報或隊刊,積極推進“手拉手書屋”的建設。輔導員要積極發動城鎮少先隊員有計劃地為貧困地區、山區的學校捐贈小圖書館、小圖書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貧困地區、山區的少先隊員通過讀書、讀報開闊視野,更新觀念、熱愛組織、獲取知識,更加茁壯成長。

“手拉手”的內容是多彩的,可以組織學校結成“手拉手友好大、中、小隊”,共同建設少先隊集體;可以開展“紅領巾助殘活動”和“紅領巾送歡樂活動”,讓有困難、有殘疾、家庭不幸的小夥伴與大家共享歡樂;可以建立“紅領巾誌願服務隊”,讓少先隊員誌願為軍烈屬、貧困戶、孤寡老人和需要社會幫助的人送溫暖等等。“手拉手”活動的內容是廣泛的,不必拘泥一種形式,為了實現育人的宗旨,在實踐中還可以開拓一些新的內容。

學校少先隊開展“手拉手”活動時,可分三步進行指導:“手拉手找朋友”,“手拉手交朋友”,“手拉手看朋友”。

“手拉手找朋友”首先是要解決找到朋友,這是交友活動技術上的一個難點。因此少工幹部和輔導員一定要積極、主動、熱情地幫助少先隊員找到朋友,具體方法很多,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處理。城鎮裏的人多數祖籍在農村,城鎮的少先隊員可以通過自己的父母,同原籍的親友取得聯係,與一位年齡相仿的農村小朋友互相通信交友。許多城鎮少先隊員的父母當年曾上山下鄉、也可以通過父母與他們當年生活過的地方少先隊員建立聯係。此外,城鎮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應當主動給革命老區、邊遠地區的學校輔導員寫信,建立輔導員“手拉手”的友好關係,以輔導員的“手拉手”幫助少先隊員們實現“手拉手”。少先隊員還可以請當地團委、教委、少工委的同誌幫助與外地的相應組織掛鉤,通過團隊組織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當然,在找朋友的同時,輔導員一定要提醒少先隊員寫清自己的姓名、地址、學校、班組、郵編和聯係電話。

“手拉手交朋友”要求做到“五個一”交一個“手拉手”好朋友;寫一封“手拉手交友信”,書信要由隊員自己完成,表達真實感情;寄一本(份)好的書報、文具,讓隊員自己去郵寄,輔導員和家長不要包辦;為建立全國“手拉手希望小學”出一點力;唱一首“手拉手友誼歌”。

“手拉手看朋友”是在經常書信交友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以就近為原則,有組織地去貧困地區“看朋友”,開展考察、訪問、小記者采訪和參加農村勞動等活動。視情況和可能也請少數農村少先隊員進城看看改革開放的新變化,參加各種科技、娛樂活動等等。

“手拉手”互助活動是培養跨世紀合格建設者的重要舉措。輔導員在指導開展這一活動時要重在“互助”。要注意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因地製宜設計、實施有特色的活動;要注意堅持自願又積極倡導的原則。要爭取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少先隊員“手拉手”互助活動,積極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經典教育語錄

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係。

——烏申斯基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

——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