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野:我的歌太深沉,人太浮誇
樂波
宋冬野骨子裏烙著北京這座城市的性格,沒有辦法刻意去討好、沒有辦法去迎合,甚至連裝腔作勢也過不了自己的那關,“爺們兒”不僅是他粗獷的外表,也是他北方古城的性格。
做客北京文藝廣播《演藝群英會》時,他輕鬆調侃,讓你覺得這個人,就是那個敢說出“感謝、不感恩”的宋冬野。
“大家都說我和歌不貼:我歌太深沉,人太浮誇了。”宋冬野把這句作為自己的開場白,雖然是80後,卻總是讓人忍不住一秒鍾出戲。
老成的麵孔,粗獷的胡子,卻有格外細膩的內心,2010年開始在豆瓣被大家認識,2013年《董小姐》被左立唱紅,一時間大家都認識了這個囿於淡薄的民謠歌手。但是他卻非要執拗地躲開隨之而來的聚光燈,隻安靜地做自己,無論是批評也好,非議也好,追逐也好,他說他感謝一直以來支持自己的歌迷,“最早為什麼在一個網站上傳兩首歌,然後慢慢地就能演出能賺到錢,能生活,就是因為有這些人在,從一開始就知道你怎麼回事的人,可能有一千人、兩千人?我就是不能聽到這些人說:宋冬野你變了。這不行。”
8月30日在北展劇場進行的2014宋冬野“雛兒勞鵲”劇場巡演,現場一把簡單的吉他就是宋冬野唯一的包裝。說到“雛兒勞鵲”,宋冬野解釋說,“雛兒”就是老北京對於年輕人的一種評價,就是不經世事,乳臭未幹的一種感覺;“勞鵲”就是到處飛翔的鳥,這個可能是在說我,也可能是在說許多像這樣生活的人。
因為奶奶給買了第一把吉他,因為麵對喜歡的姑娘,宋冬野在高中寫了第一首歌,他說自己是“瞎拚詞”,然後“寫著寫著就放不下了。”其實有很多時候,宋冬野總是會讓人出乎意料,像他的音樂總是在行雲流水的時候給你一個猝不及防的轉折,讓人心裏不禁“咯噔”一下。他說,“一直我都沒有喜歡哪個類型就朝著哪個方向寫,我也不會,我就會看見什麼寫什麼。”忠實於內心的宋冬野收獲了一票忠粉,在特別“不燥”的音樂氛圍裏,尋求生活中安心的感動。
現如今日益繁多的音樂選秀,宋冬野即使是在當年,自己也沒有辦法參加,“我一直都沒有想過我要火,我要走在大街上大家都認識我,而且到目前這個狀態已經有很多煩惱了。我也是父母不支持,但是我就是難以去表演、去介紹:大家好,我是誰誰誰,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