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夢和圓夢的地方(2 / 3)

“以大為美”的理念幾乎貫穿了早期世博會。從世界最大的考利斯蒸汽機、埃利斯蒸汽機、克魯梭氣錘、“十足類”火車頭、威斯汀豪斯發電機和通用公司電動機,到數層樓高的管風琴、天文望遠鏡,乃至克虜伯大炮,都隱喻了科技的強大和人類的力量。把最大的煤塊、鋅礦石、木材、銀錠和鑽石運到世博會是為了把觀眾“嚇一大跳”,而50英尺高的汽車、80英尺高的輪胎、14噸的打字機、數英尺直徑的大燈泡,甚至用1萬頭牛的奶製成22000磅的大奶酪,都讓好大喜功的人們感受到“格列佛漫遊大人國”般的愉快。

對於胸懷大誌的創業者,世博會的滋養和熏陶甚至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軌跡。18歲的諾貝爾參觀了1851年倫敦世博會,對科學的向往壓倒了對文學的迷戀;布魯奈爾和魯賽爾就是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結識後,敲定了建造“大東方”號巨輪的方案;從斯德哥爾摩趕到費城參加1876年世博會的安德魯受到美國飛行家懷斯的啟蒙,成了瑞典熱氣球航行的先驅;幼年的福特因父親參加1876年費城世博會而愛上機械,1893年他專程奔赴芝加哥世博會並見到戴姆勒的汽車後,激發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靈感。

世博會對現代科技發展最深遠的影響也許還不是那些“多如恒河之沙”的展品,而是推進全球科技交流的國際活動。1867年巴黎世博會展出了各國錢幣和量具,法國“末代皇帝”拿破侖三世的一大善舉,便是親任主席召開了曆史上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世界貨幣大會”並試圖統一度量衡。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上,國際會議開始係列化,農業和森林、鳥類保護、國際醫學大會、國際氣象大會等分別舉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國際專利大會頒布的第一個國際專利保護法,為全世界製訂了意義深遠的“遊戲規則”。1878年巴黎世博會上,由法國作家雨果發起的著作版權保護大會直接帶來國際版權法的誕生,國際郵政大會整合了各大洲封閉的通信體係,國際盲人大會則推廣了世界統一的“布來耶盲文”。1889年巴黎世博會閉幕後更留下了兩件“無價之寶”,那便是世界計量大會用90%鉑和10%銥合金製成的“米原器”和“千克原器”。從此後1米到底有多長、1千克到底有多重,金由這兩個“命根子”說了算。誰家的複製品有了“三長兩短”或“畸輕畸重”就要到巴黎來校正。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的重大突破是建造了專門的“世界會議輔助樓”,為100多個全球性大會提供成龍配套的服務。著名的世界數學大會、世界工程師大會、國際鐵路商貿大會、國際航空大會,直到世界婦女大會、世界宗教大會、世界青年大會,都對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眾多行業紛紛在世博會期間成立協會、簽署條約、發表宣言,成為曆史上最朝氣蓬勃的“文山會海”。世界會議輔助樓的座右銘是“思想比展品更重要”。美國著名曆史學家班克羅夫特在《世博讀本》中說: “傑克遜公園展館是世博會的身體,世界會議輔助樓才是靈魂”。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為期一周的“世界藝術科學大會”則請來了200多位最負盛名的科學家,舉行了24類128個分會,留下了15大卷煌煌文集,成為當年人類知識的總彙編。正如大會教育部長羅傑斯所說, “世博建築和展品都會消失,而思想成果將永世長存”。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世博會是規模最宏偉、吞吐量最巨大的科技館和科普課堂。除了展覽最新科技產品,世博會曆來注重演示生產流程,從信封、肥皂、牙膏、火柴、玻璃、啤酒、罐頭、磚頭、皮鞋生產直到橡膠製造、汽車裝配、汽油提煉,讓公眾知道商店裏的東西從哪裏來;展館裏仿真的玻璃蜂房,開動的透明蒸汽機,血脈奔流的透明人,結構完好的透明電話、電視、汽車等讓觀眾懂得了種種“暗箱”裏的玄妙機關;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尼亞加拉水電站、胡弗水壩、阿爾卑斯隧道等活動模型則讓人對這些巨大工程豁然於目和了然於心。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以科學為主題,美國第一個天文館在這裏對公眾開放。新問世的門捷列夫周期表、經典的地質年代鍾、侃侃而談的機器人,直到原子結構和愛因斯坦相對論,讓“門外漢”也能流連忘返。最叫人興趣盎然的展品是曆史上6種著名的“永動機”,它們偽科學秘密在公眾麵前暴露無遺。曆屆世博會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對科學的熱情和向往。許多世博會建築日後成了科技館,當年的展品也成了珍貴的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