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想大笑,是因為你沒在大笑
如果你想開心,那就找到最令你開心的歌曲,然後大聲地把它唱出來。隻要這麼做,你就會真的開心起來。
成為一名表演者、一個演員和歌手。如果你想有怎樣的感受,那就讓自己的行為看起來帶著那種感受。不要等著被某種情感鼓舞,因為你可能要等很久。
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對此有過非常清晰的闡述:“我們並不是因為快樂才唱歌,而是因為唱歌才快樂。”
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某種特定情感的反應,所以首先要有情感,比如快樂,然後我們才會表現出相應的行為舉止。但詹姆斯並不讚同這種觀點。他堅信情感和行為是同時出現的。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充滿熱情的人,隻要讓自己表現得充滿熱情,你就真能充滿熱情。有時候你可能需要一點點時間,但也可能瞬間就能隨心所願。
無論你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多麼可笑,隻要你堅持去做,它就能發揮作用。
不要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可笑,真切地去感受它。如果你想開心,那就找到最令你開心的歌曲,然後大聲地把它唱出來。隻要這麼做,你就會真的開心起來。雖然不一定馬上見效,但隻要你堅持去做,就能隨心所願。就假裝你很開心,直到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開心為止。開心地唱吧,很快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的確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感。
禪宗的和尚有一種修行方式就跟大笑有關。他們會圍坐成一個圓圈,作好大笑的準備。到了某個固定的時刻,師傅就會敲一下銅鑼,然後他們就開始大笑。不管他們是否開心都必須哈哈大笑。不用多久,所有的和尚都會被身邊的笑聲感染,開始發自內心地開懷大笑起來。
孩子們也是如此,他們經常會莫名其妙地笑出聲來。事實上,笑聲本身的確能夠讓你發笑。快樂的秘密就隱藏在上麵這句話中。隻是,成年人往往對此不太適應。
他們希望孩子們在笑的時候是有原因的。過去,我常常開車帶孩子們去看遠方的親戚。他們在汽車上的後座上也會無緣無故地放聲大笑或者咯咯地笑,每次我都覺得很惱火。我會朝後擺手製止他們,同時大聲質問:“有什麼好笑的?你們完全沒理由在那裏大笑!這條公路很危險,我可正開著車呢!”
不過,像我這樣的成年人可能也會懷念兒時那種率直、自發的笑聲。我們也想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什麼事情會讓我覺得特別想唱歌?”然後回答自己說:“唱歌。”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想跳舞?跳舞!跳舞本身就能點燃你跳舞的熱情。當你下一次邀請別人跳舞時,如果對方說:“我不想跳舞。”你就可以告訴她:“那是因為你沒在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