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想不出任何真正具有激勵作用的目標,那就先找出你不想要的東西吧,你自己會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

有一天晚上,我偶然發現了一些非同尋常的東西,當時我正在主持一個有關實現目標的研修班。我發現了負麵思考的力量。當時我要求學員們在一張紙上寫下他們想要實現的目標,但很多人好像很難下筆,最後我終於失去了耐心。

“如果你們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的話,你們怎麼可能得到呢?”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還有一半的學員臉上是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麵前依然是白紙一張。

於是我對他們說:“好吧,讓我們先把這些目標放在一邊。我想試試另一種做法。請拿出一張新的白紙來作這個練習。在上麵寫下你不希望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東西。列出所有主要的問題和讓你不舒服的根源,你所有的擔憂,你能想到的所有負麵的事情。即使它們還沒有在現實中出現,即使它們隻是你不希望在未來出現的事情。花點時間,好好地想一想。”

接下來看到的情形讓我大吃一驚。班上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所有的學員都開始奮筆疾書,寫個不停。沒過多久,就有人問能不能再寫一張紙。

每個人都在盡情地宣泄自己的恐懼和不滿,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奇怪而緊張的氣氛。白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很多人開始活動自己的手指和手腕,否則他們肯定會因為不停地寫字開始抽筋。當我宣布練習結束時,房間裏已經是議論紛紛了。

很顯然,我無意之中讓大家放鬆了緊繃的神經。就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開始正視負麵思考的力量。事實上,我此前肯定見識過這種力量。回望自己走過的生活道路,我突然意識到,與說“是”相比,當你說“不”的時候,你往往是站在一個更堅定的立場上。說“不”好比是在沙灘上畫了一條線,你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你是在堅持自己的立場。“不”中飽含著激情,蘊含著力量。與說“不”相比,說“是”就顯得不那麼堅定,就會給人軟弱無力的感覺。

在我的一生中,我曾對上千杯酒說過“是”,直到有一天,當我從沉醉中醒來,在近乎絕望之中說出那個“不”字時,我的生活才徹底發生了改觀。當穴居人在洞穴外麵的泥濘中畫出一條線並對劍齒虎說“不”時,他的家人才最終有了安全的保障。

“不”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因為它源自靈魂的最深處。有些事情就是我們無法容忍的。

一旦我們充分理解了內心深處那些“不”的強大力量,我們就可以借助它們來調整心態,這種調整方式可是前所未有的。

在上麵談到的研修班上,等學員們把不想要的東西寫滿白紙後,我們就開始忙著把那些問題轉變為目標了。你不想破產?那就讓我們作一個能讓你富足的計劃吧!你不想讓自己胖得跟兩個最好的朋友加起來一樣重?那就讓我們作一個健康飲食和鍛煉計劃吧!所有的“不”都可以被轉化為一個強有力的“是”。

如果你想不出任何真正具有激勵作用的目標、夢想或者承諾,那就先進行負麵思考吧。找出你絕對不想要的東西——你絕對害怕和恐懼的東西,你不想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東西——然後把它轉化到相反的一麵,看看會發生什麼。你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

在一對一的交談中,有些人始終不願敞開心扉,不願告訴我他們想要什麼,於是我就把負麵思考的方法派上了用場。我會讓他們僅僅把自己不願看到和不願發生的事情告訴我,我們的談話便由此變得暢行無阻。一旦知道人們不想要什麼,你就可以把談話的焦點轉移到令人振奮的計劃和目標上。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如此多的成功人士都有非常悲慘的成長經曆,有時候甚至是極度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們很早就跟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建立了聯係。隨後他們就會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之舟該駛向何方。

當你下一次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如果提不起什麼激情,那就試著轉變一下思路。問問自己,你絕對不想要什麼,然後你就會感受到內心深處升起的那股力量,那股能助你攻克一切難題的力量。

你感受到的那股力量正是最根本、最深邃的自我激勵形式。

【後記:帶著愛與死亡散步,收獲改變的勇氣】

“我是一個膽小鬼。”

那本書就是這樣開頭的,它是我高中畢業不久後讀過的一本小說,開頭的這幾個字讓我大為震驚。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我緊緊地盯著那幾個字,再也無法讀下去。我徹底被驚呆了,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如此迅速地打動我。

因為我也是一個膽小鬼。隻是我從未像《與愛和死亡同行》的作者漢斯·柯尼斯伯格那樣坦承這一點。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中世紀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後來被大導演約翰·休斯敦搬上了銀幕,不過這些對於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星球上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膽小鬼,盡管他隻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他說的那句話已經足夠觸動我的心靈了。

在我讀那本書時,我的自我形象完全建立在恐懼之上。在我的腦海中,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膽小鬼。如果有人說我做了什麼勇敢的事情,我會認為他們肯定是搞錯了,或者他們並不知道那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