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用錯心態
在股市裏,你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絕對不要太衝動,不要以一時的漲而欣喜若狂,否則在牛市中你也有可能在高位被套而數年不解;也不要以一時的跌而悲觀失望,否則次次都是在地板上割肉。心態不穩,性格浮躁,處事衝動,常常使股民跌入追漲殺跌的陷阱。
在2006年以來的大牛市中,麵對日益上漲的指數,許多股民眉開眼笑,獲利不少,而也有許多股民卻每天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盤中稍有振蕩,便把好不容易撈到手的籌碼輕易還給了市場。空倉後,本來是希望指數如願暴跌,可是調整淺嚐輒止,在猶豫中再創新高。眼看跌不下去,於是高位追進;再跌,再賣。如此反複,結果是指數在振蕩中一路攀升,他們賬麵上的資金卻天天縮水。
有人說:股票是根據人的心理弱點設計的。確實,股民如果置身股市就會發現,當股市走牛、股指天天上漲時,人人都喜氣洋洋,個個都忘乎所以,好像股指上漲永遠沒有盡頭似的。但等股民高高興興地吃了一肚子股票,股市便翻了臉,股指一天天往下跌,牢牢套住脫身不得。而當股市走熊、股指天天下跌時,人人都灰心喪氣,個個都無精打采,天天在問底在哪裏,好像前麵是一個萬丈深淵,於是又急急忙忙地將手裏的股票全部割肉拋出,哪知道剛剛拋出沒幾天,股指又掉頭向上了。分析股民的操作失誤,我們發現,相當大一部分都與股民的心態有關——股價上升時貪心,股價下跌時害怕,股市盤整時焦慮,出現虧損時後悔……而越是這樣緊張兮兮,這樣情緒波動,則越容易判斷錯誤,越容易決策失誤。
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地方像股市一樣,在一個十分短暫的時間裏,就可以讓投資者充分地經受各種情緒的考驗——喜悅、悲哀、忿恨、後悔……因此,股票市場不僅是投資者智力與財力的搏擊場,也是心理與性格的較量地。作為一名投資者,如果缺乏優良的心理素質,缺乏健康的性格品質,則肯定先輸一著。在實際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的人一心想憑運氣一夜暴富,看見股價上漲就不計後果不顧風險地追進去,結果適得其反,高位套牢;有的人辦事衝動,股市一漲就得意忘形,孤注一擲地全線殺入,結果虧損慘重;有的人貪心太大,漲了還想漲,賺了還想賺,本來是在高點拋的股,但如果明天股價還在繼續上漲,便後悔為什麼不遲一天拋,本來是在低點進的貨,但如果以後股價又下跌了一點,又自責為什麼不遲一天進,這樣每天每夜都在貪婪、自責中過日子,錢沒有賺到,人卻累病了;有的人因為膽怯而失去戰機,有的人因為懦弱而毫無建樹;有的人因為急功近利而誤入陷阱;有的人因為自不量力而一敗塗地……正因為如此,在許多時候,心態不穩、性格浮躁,成為了導致股民決策失誤與操作不當的主要原因,也成為了決定股民勝負盈虧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
心態影響著投資者投資的全部過程。從選擇買入哪支股票到何時賣出,心態無時不在發揮作用。一般來說,良好的心態包括果斷、樂觀、冷靜等一切優秀的品質,能夠激發起我們自身的所有聰明才智;而不良的心態,包括所有不良的習慣、信條及悲觀等,就像蛛網纏住昆蟲的翅膀、腳足一樣,束縛我們才華的發揮。
股市猶如戰場,投資者亦如戰士,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投資者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膽怯會使人失去戰機,懦弱會使人毫無建樹;急功近利會使人誤入陷阱;自不量力會使人一敗塗地。無論投資者意識到與否,心態不是在幫你賺錢就是在害你輸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心態是股市勝敗的關鍵。如果事先對行情有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也有科學的投資策略,但沒有良好的心態,那麼再好的投資機會也將喪失殆盡。
一貪二怕:股市投資的最大敵人
一般來說,由於心理準備不足,害怕的人在股價上升時會變得貪心,貪心的人在股價下跌時又變得恐懼。這樣時貪時怕,交替出現在股民身上,使他們追漲殺跌,結果勞而無獲,甚至血本無歸。所以說,投資股市,首要的就是要克服這兩大心理誤區,股市上漲時不貪,股價下跌時不怕,這樣才有可能成為股市的贏家。
隻要是在股市裏摸爬滾打過幾年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每當股市上漲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便特別激動,不管是怎樣虛幻的題材都敢去炒,不管是價格多高的股票也敢去接,並且昨天漲了還想今天漲,今天漲了又想明天漲。待自己吃了滿肚子的貨,股指卻掉頭向下,股價卻高台跳水,幾天之內便把自己的紙上富貴一掃而空,反而搭進了老本。這時我們又天天盼望反彈,可是偏偏不但不反彈,股價還天天縮水。拿計算器一算,老本虧掉了一大半。這時,我們恐慌了,認為反彈已經無望了,現在再不抽身出去,肯定會落得個雞飛蛋打,血本無歸。於是慌慌張張跑到電腦前,一股腦將所有的股票全部拋掉,並發誓再不炒股了。但股市就這麼折磨人,等我們將股票虧本拋出,股價卻又突然回升,幾天後便漲到了我們的成本價,再過幾天竟創出了新高。看著天天上漲的股價,聽著股評家們熱情的推薦,後悔、氣惱、煩躁,最後想起一句名言: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於是一咬牙又跑到股市裏去追高買進過去丟掉的股票。誰知股市專門與我們作對,每次都是一進就跌,一拋就漲,漲後再進,眨眼又跌……
這當然是有莊家在搗鬼,有股評在誤導,但最終起作用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心理弱點——貪心和害怕。股市上漲時我們貪心,總想漲了還漲,於是獲利的股票不拋出,反而還大肆進貨,全然不考慮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而股市下跌時我們又害怕,生怕跌得一無所有,於是割肉斬倉,丟手斷臂也毫不在惜,就是不想想公司不破產,股票又怎麼會一直跌下去呢?正是這種貪心與害怕交織在一起,使許多中小股民每次都是追漲殺跌,每次都是虧錢蝕本。
作為投資者,進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操作得比較成功,賺得更多些,這是正常的心理。但是這種心理如果演變成一種對於金錢貪得無厭的追求,則會在操作時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不但有可能使投資者失去很多獲利機會,還有可能導致投資者遭受巨大的損失。
低買高賣是從事股票買賣最基本的操作原則。但是什麼叫“高”、什麼叫“低”,卻沒有精確的含義,有些人企圖總是賣到最高點,買到最低點,實際上這是不大可能的,從事股票交易本身並沒有最佳的買點和賣點。有些投資者在股票價格上漲過程中,在沒有經過認真研究的情況下,不斷提高股價上漲的目標期望,擔心賣了以後股價繼續上漲使自己失去了可能得到的利潤,甚至在價格已經很高的情況下仍然加碼買進,這種貪念經常使投資人由賺大錢變成賺小錢,甚至最後變成虧本。一旦行情跌落,局麵難以收拾。在下跌過程中,麵對行情逆轉又毫無思想準備,處於極度緊張害怕的狀態,等到行情快要接近穀底時卻為了早一點擺脫惡夢、解脫自己而認賠賣出,結果賣了個最低價。我們可以看到,在股市裏,正是由於股民過分的貪婪,常常出現樂觀時樂觀、悲觀時更悲觀的現象。
在炒股貪心方麵表現得最為突出的是在拋股上。有的人一心想拋個最高價,今天漲了還想明天漲,賺了一萬還想賺兩萬,欲望無窮,不知道股市裏有這樣一句諺語:“樹木再長也長不到天上去”,股價再漲也會有個限度,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事實上,相當多的股票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大漲尤其是暴漲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大跌甚至暴跌。筆者一位同事,在2007年7月地產股火暴的時候以每股21元的價格買進了5000股萬業企業,買進後這隻股票便一直上漲,到8月28日漲到了31元,短短一個月時間漲了50%,而如果從4月份啟動時的11元算起,已上漲了3倍,按說漲幅已經夠大了,對於這位同事來說,收益也不小了,但他看到一些股票漲到了上百元還在漲,認為這既然是一匹黑馬,可不能輕易丟掉,至少也要漲到40元才放手。因此,抱著這隻股票一直不拋,一心想再漲再漲。然而,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呢?創下新高後,這隻股票便立即掉頭向下,從此連續陰跌不止。其實剛跌的時候他還有機會拋掉,並且依然還有可觀的利潤,但這位同事想,我31元都沒有拋,現在跌到二十七八元了再拋豈不虧了?於是繼續抱著不放。哪知道這隻股票一跌不回頭,到11月底跌到了19元。他從本來要賺5萬元變成了虧損1萬元,用他的話說,是坐了一回股市過山車。可這趟過山車坐得可不便宜——6萬元!
股價漲起來難,但跌起來卻相當快。正如美國一位投資家說的:“股市就像紐約的帝國大廈,爬上去需要八分鍾,掉下來隻需兩秒。”這也就是說,股市往上走時很難,好不容易爬上去,突然出一個意外,或者出來利空消息造成恐慌,股價在極短的時間裏就可以使以前的努力前功盡棄。這就提示我們必須把握時機。股市中有很多關鍵時刻,可能就那麼幾十分鍾甚至幾分鍾,如果當機立斷,勞動果實到了手,如果稍慢一步,就有可能由贏利變成虧損。冷靜地分析一下股價的漲跌波動,便不難發現,大部分股票停留在頂部或高位的時間一般都很短,拋出去的機會不多,往往稍縱即逝,所以拋出時一定要有決心。拋股要果斷,要有決心,關鍵就在於一定要克服過於貪心的毛病,不要總想著魚頭魚尾一個人吃。實際上,吃了魚身就足了,非要連魚頭魚尾一起吃,是容易卡喉嚨的。恐懼也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理表現。有些人看到手中持有股票的股價下跌,滿腦子隻是擔心股價會不會繼續下跌,整日坐立不安,六神無主。恐懼的心理同樣使人的判斷失去客觀性,隻往危險的一麵想,隻注意周圍的不利信號,最後是思緒混亂,隻想著早知如此不買這種股票就好了,於是驚恐萬分地匆忙離開股市。此時往往正是股市進入穀底即將反彈之際,但由於恐懼使許多人錯過了反敗為勝的機會。2007年“5·30”事件發生後,股市連續出現大幅度的暴跌,有幾百隻股票下跌幅度達到50%。如果冷靜地分析,這一次暴跌雖然是受上調印花稅的影響,但明顯的是反應過度,因為中國股市牛市的基礎(人民幣升值、上市公司利潤增長等)並沒有消失,牛市格局也沒有改變,此時持股者應該堅定信心,空倉者則是最好的抄底良機。可惜的是,許多股民過度恐懼,以為股市會這樣一直跌下去,隻好在第5個跌停板上拋掉手裏的股票,不但虧損嚴重,而且在未來的大反彈中坐失良機。所以,在股市中投資者要時常控製自己的恐懼心理,當投資大眾都不敢投資的時候,卻往往可能是最好的下手機會。無數事實證明,最不敢投資的時候,往往就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
炒股不要太貪心,也不要太害怕,這是所有的股票投資經典理論都反複告誡過的,許多股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困難。作股票確實不能太貪,但炒股票就是為了賺錢,當然就會有貪財的心理;股市下跌了,自己的血汗錢天天縮水,說不害怕也是不可能的。關鍵的問題是要學會控製貪心和害怕心理,對大勢而言,股市上漲時不要衝昏頭腦,下跌時不要驚惶失措;對個股來說,不要總想賣個最高價,下跌不要匆忙割肉。這是持倉股民應具備的心理素質,而對於空倉的股民來說,同樣不能貪心,不能害怕。這又如何理解呢?簡單地說,就是上漲不要怕踏空而驚惶失措地追漲,下跌不要貪得無厭總想買個最低價。這種心理障礙並不少見,但卻特別容易被人忽視。如有人買進一隻股票,小心翼翼控製著自己的貪心,在相對高點賣出了,這本來很好,但是一看到自己剛賣出的股票後來漲起來了,這時怕踏空的心理產生了,趕緊加價追進去,結果第二天這隻股票又跌下來了,不及時止損,反而高位套牢,前功盡棄,這是貪心引起的恐懼。同樣,當自己控製住了恐懼,看到了底部,卻一心想買一個最低價,結果三等兩等,股票卻漲起來了,隻好加價追進,這是恐懼轉化的貪心。這些活生生的例子,許多人都經曆過,隻是我們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其中的原因,以至過個十天半月又舊病複發,重蹈覆轍。
美國股市有句名言:“多頭和空頭都可以發大財,隻有貪得無厭的人例外。”巴菲特也認為,當人們因貪婪或者受到驚嚇的時候,他們時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而說起他成為世界股王的經驗時,他說:“我們隻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唯有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我們才會勇往直前。”正是這種不貪不怕的良好心態造就了巴菲特舉世無雙的成就。
盲目跟風風險大
盲目跟風是沒有主見的表現。在股票投資的過程中,許多投資者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一些錯誤心態的影響,在這些錯誤思想的引導下,往往做出錯誤的決定,造成嚴重的後果,盲目跟風就是比較嚴重的一種。
在股市上,由於每個投資者對後市的預期不同,總有一部分人買,一部分人賣,體現了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初入股市的投資者,見別人購買一種股票,往往也會跟風買進,但股市有它自身的運動規律,盲目買進往往是套牢的時候比贏利的時候多。當股價一路下跌,人們一致看空,股評家遙指某某低位時,有的投資者的心理防線崩潰了,盲目割肉,而自己一出手往往正好是最低價,結果後悔莫及。
2007年11月5日,是中國石油A股上市的日子,受先前中海油服和中國神華等回歸A股上市後暴漲的影響,也受一些股評人士所謂中國石油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的鼓動,許多股民在該股上市已經高開超過其合理估值很多的情況下瘋狂買入,結果全部套牢,虧損嚴重。這是盲目跟風的一個典型事例,值得股民們好好反思。
許多股民不善於也不屑於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情況,因此他們在股市裏的操作大都是一種跟風行為,靠打聽消息選擇股票,憑猜測進行買賣。中國股市有消息市之稱,既說明消息之泛濫,也證明消息之力量。許多散戶熱衷於打探、收集消息,但卻不善於分析消息。一有所謂利好消息就都跟風買進,一聽有什麼利空傳聞就望風而逃。其實許多消息是不真實的,是不準確的,有的甚至是莊家放的煙幕彈。況且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股市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是少數人賺多數人錢的地方,倘大家都認為這個消息是利好,那賺誰的錢去?倘大家都認為這個傳聞是利空,那誰還會來接你的貨?事實上,莊家往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大家都認為是利好,正好讓他高位出貨;大家都認為是利空,正好讓他低位撿貨。我們應該記住一個簡單而實在的道理:賺錢的是少數人,跟大多數人跑自然是虧本的買賣。
變幻無常是股市的主要特征,在這種高風險的場所盲目跟風是危險的,其行為無異於把自己的金錢交給別人控製。比如當市場高漲,股價高高在上時,人們都在不停地買進、買進,他們就是不想想,把股價炒高得離譜後,誰來接他們的貨呢?大樹再長也長不到天上去,股票再好也不可能永無止境地漲下去。跟風買進,不套牢才是怪事。而當市場低迷,股價一跌再跌時,人們卻都在大肆地賣出、賣出,人們不再談論股票,許多人不願再與那些股票發生任何關係。其實股票背後的公司依然存在,世界末日沒有降臨。經濟會蕭條,但不會崩潰;股市有振蕩,甚至也會有嚴重的股災,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股市完全崩潰。你如果持有的是漲幅過大的投機品種,應該及早了結;如果持有的是業績低劣或者官司纏身的股票,可以壯士斷腕在所不惜,但如果持有的是業績優良的藍籌股,是潛力巨大的成長股,又何必去跟風拋售呢?事實上,這個時候是補倉進貨的最佳時機。
盲目跟風常常與不必要的恐慌聯係在一起,成為大投機者操縱股市的犧牲品。一些大投機者往往利用市場心理,把股市炒熱,把股價抬高,使一般投資者以為有利可圖,緊追上去,你追我漲一直把股價逼上頂峰;這時投機者又把價位急劇拉下,一般投資者不知就裏,在恐懼心理下,又隻好盲目跟風,不問情由,競相拋售,從而使股價跌得更慘。這種因盲目跟風而助長起來的大起大落常常把投資者搞得暈頭轉向,投機者則從中大獲其利。
要克服盲從心態,首先必須掌握必要的股市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對股市進行深入的研究,取得自己獨立的見解。同時要加強自律,避免臨時改變主意,要按自己的本來意願操作。有的投資者總是跟在別人後麵走,別人買他也買,別人賣他也賣。更有甚者,有的人幹脆把錢交給別人,由他人代為操作,從不研究股市的動態,也不想為投資股市投入絲毫的精力,而心裏卻貪圖暴利,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投資者若想在股市生存和發展,必須下功夫研究股票投資知識,親身下到“股海”中去學遊泳,以此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在實踐中掌握股性,享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失敗的痛苦。如果隻想吃免費的午餐,不學習,不研究,必將受到市場的懲罰。
大量的事實表明,在投資者群體中,能真正做到“風險最小化,利益穩定化”的往往是具有獨立思想和寂寞思維的人;能做到“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更是具有獨到的研究能力,並選準個股以中長線為主,不受市場“浮躁”影響,做足行情利潤的人。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甚至套牢虧損的,基本上都是那些盲目跟風的人。通過市場調研得知,任憑一年行情的“景氣度”再好,以追漲殺跌為主的投資者年收益是很難超過30%的,更難超過50%,大部分的倉位市值還是“不漲反跌”的。但是,如果一年隻做一二隻股票,潛心研究、追蹤關注該股的基本特性,充分了解盤麵動態,對該股的階段性高、低位非常熟悉,就能運籌帷幄,把握好進出貨時機,獲取最大的利潤。
炒股要有耐心
股諺雲:“耐性是製勝之道”。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收手也收手,這是投資成功的一大保證。巴菲特曾對他的信徒們說:等待是一種藝術,而耐心則是一種能夠讓你賺到錢的美德。
一些投資者買入股票之後,若股價不斷地往上漲,此時投資者的心也在漲,欲望也在漲,加上聽信“股評家”的鼓動,死守股票不放,後來股票卻又跌了回去,結果被高位套牢。可惜的是,還有一些新股民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一看股價跌了,越來越便宜了,急忙大批買進,甚至不惜貸款買進再買進,結果等所有的錢全投進去了,股價還是跌,沒有辦法,隻好捂著吧,總會漲上來的。等啊等,股價仍不遂你願。眼看投進的10000元變了9000元、8000元、7000元,心裏開始著急了。這時家人埋怨,討債上門,更讓人難受。而此時股友也好,股評人士也好,都還在說要跌到什麼什麼點,這不是更慘?於是便動了“斬念”,回家勸家人同意,懷著沉痛的心情,含淚拋掉,賠了大半。
斬也斬了,股價還在跌,正暗自慶幸,忽然又見漲了。原來死捂的人總算等來了良機,於是急匆匆出手。但剛賣完了又見漲了,行情不斷看好,種種“好消息”頻頻入耳,股評家們又發出了攻占新高地的呐喊。這時許多股民心裏就像是被一根羽毛挑逗得奇癢難忍,意誌稍稍薄弱一點就會擋不住誘惑又跟進去。還真幸運,買進賺了,再買進又賺了,於是在貪心的驅使下,集中資金全線投入,甚至再借錢放大進量。可惜的是,股市又到頭了,容不得你抽身溜出,又被套得緊緊的。
如此追漲殺跌,周而複始,不斷循環,製造了許許多多的股市悲喜劇。許多人的資金在追漲殺跌中萎縮,心態在追漲殺跌中破壞。
有位股民,2007年7月30日聽人介紹以每股28元的價格買了亞泰集團。買進後這隻股票並沒有預期的上漲,而是盤整,今天漲幾毛,明天又跌幾毛,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半個月,到8月17日,這位股民一看,股價居然跌破了26元。她想這隻股票可能沒有戲了,股指天天漲,許多股票的價格在翻番,周圍同事買的股票都賺了百分之幾十,而自己的股票不漲還跌,看來是這隻股票買錯了,得換股才行。於是,她當天在股價反彈到26元“當機立斷”全部拋掉了該股。然而,這股市就這麼折磨人,等她一拋掉,第二天這隻股票就上漲。她想這可能是盤整,明天也許還會跌下來,因此不以為然,沒有理會。但這隻股票卻一改以前那種徘徊的走勢,從此後竟然連續上漲,期間還拉了兩個漲停。她這下傻眼了:看來朋友介紹的消息是真的,這隻股票確實有來頭,自己逮住的鴨子就這樣忽啦啦飛掉了。要是不賣出,現在就可以賺錢了。這時,亞泰股集團還在一點點地上升,每漲一點她的後悔就增加一點,情緒就激動一分,而這時又有人推薦說亞泰集團由於有券商題材,極有可能演變成長莊股,其後市可能長期走牛,從盤麵來看肯定會有後續題材推出。她忍不住了,覺得在哪裏跌倒還得從哪裏爬起來,以前在亞泰集團上虧了,這次要從亞泰集團上賺回來。於是,8月23日,她下定了決心,以每股33元的價格全倉追入亞泰集團。買入後第二天亞泰集團一下衝過了34元,讓她高興不已,看來這次追對了。哪知道第三天她就笑不起來了,這隻買入前像放飛風箏的股票,現在卻像斷了線了,一路下跌。她開始以為這可能會像上次那樣是莊家洗盤,因此堅決守住不放,跌一元不理會,跌兩元不在意,哪知道就這樣今天跌一點,明天跌一點,一個月後再一看,股價竟然跌到了20元左右,這次追進來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差不多一半。
從這一教訓中,我們感到,在股市裏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絕對不要太衝動。但許多人卻做不到這點,他們急躁、衝動、缺乏耐心。昨天忽拉拉都去狂炒地產股,今天又急忙忙都來追捧銀行股,把某些個股的價格一會兒拉上天,一會兒又壓下地。這種不時地追逐熱點就包含著極大的衝動成份。某段時間汽車板塊上升,資金便不加分析地撲向所有的汽車類股票,接著由汽車聯想到鋼鐵類股票(汽車主要原材料是鋼鐵),由汽車聯想到橡膠類股票(汽車少不了輪胎)。當然,股市產生某些熱點,確有引發並領導大盤走好的積極意義,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但我們不能不加分析,也不能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隻憑一時衝動,甚至盲目地去追逐熱點,這是極不可取的。我們無論是炒股還是做其他什麼事,都隻有少一點兒衝動,多一點兒思考,才會少一點失誤的比率,多一點成功的機會。約翰·奈夫告誡那些急功近利的投資者說:“投資者投身股市,最重要是要有耐心,如果缺乏耐心,最好極早退出股市,否則失敗的機率奇高。隻要有耐心才能把握住賺錢的機會。”
所謂耐心,通俗地說,就是遇事不急躁,不厭煩,能沉住氣。任何人若想在股市站住腳,耐心是一個基本前提。股市實際上是一個考驗人心理素質與性格能力的地方,許多人失足股市不是因為資金不足,也不是因為技術分析不精,而是因為心態不穩,缺乏耐心。
莊家機構之所以勝算較高,就是因為他們摸準了一般中小股民缺乏耐心的特點,使用打壓和洗盤的手法,就可以使中小股民自動將手中可以生金蛋的雞賤賣。當莊家炒作某隻股票時,為了順利吃貨,嚇走那些想輕鬆搭轎的小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集中力量,在股價上升的關鍵價位倒出一部分股票將股價壓低,讓沒有耐心的小戶將股票倒出,自己以低價承接,然後重新拉抬,就這樣反複操作,低進高出,賺取差價。
缺乏耐心、容易衝動的投資者所犯的一個主要錯誤就是試圖抓住每一次市場機會,然而,這種策略很少能獲得成功。因為這樣做不僅使我們失去對股市敏銳的洞察力,而且會使許多人陷入一種輸贏交替的循環運作之中。欲抓住每一次趨勢變化的企圖,也會使我們失去客觀性,失去對市場的觸覺,很容易導致心理不平衡。同時,這也使我們更傾向於根據衝動而不是事實采取行動,投資決定的做出更多依賴一時的可能性而不是冷靜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在股市中,謹慎遠比試圖抓住每次市場機會的想法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成功的可能。在股市裏投資,值得永遠記住的一點是:即使現在失掉一次機會,永遠還有另一次。這就像在城市裏打的,錯過一輛很快就會來下一輛。隻有在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才是最好的投資決定。
缺乏耐心、容易衝動,是許多中小散戶的特點,有人概括為“牛市行情上竄下跳,熊市行情捂緊股票,跌到底部趕快跑掉”。如此草率和衝動,又怎麼合得上拍、賺得到錢呢?投資分析專家認為,投資者要在股市中獲得利益,首先就要改變這種容易衝動、草率從事的習慣,要既冷靜不急躁,又果斷不失去機會。有人概括說,炒股致勝,首先要有鷹一樣的犀利目光,盯住幾隻股票,密切注意其變化,然後像餓虎撲食一樣在低價區吃飽吃足,最後像狐狸一樣狡猾地在高價區一走了之;還要像蛇一樣忍饑受餓蟄伏數日甚至數月不動,以待新機會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