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關地球母親高壽的問題,曆來有很多種答案。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都不完整。畢竟,我們人類相對於茫茫宇宙實在是滄海一粟。但是,相信我們對於地球母親的真實年齡的探索不會就此終結,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我們可以解開這個謎。
地球傷痕之謎
東非大裂穀縱貫非洲的東部,是當今世界陸地上最長的斷層陷落帶,其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的1/6,跨越了50多個緯度,素有“地球上最大的傷痕”之稱。共分為東西兩支:位於東部的斷裂帶,是東非大裂穀中的主裂穀,這部分裂穀最長,它流經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最終流入紅海,約有4500多千米;西部裂穀相對較短,約有1700多千米,由南向北依次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在東非大裂穀的兩側分布著為世人所熟知的著名火山,如乞力馬紮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還有眾多湖泊,這些湖泊多具狹長水深的特點。那麼,如此之長的大裂穀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未來又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呢?
相關專家以板塊構造學為依據,認為東非大裂穀是由於地殼的斷裂作用而形成的。他們分析,東非大裂穀恰好是位於陸地分離的地方,由於非洲東部處於地幔物質強烈上升的地帶,在這種上升流的作用下,當地逐漸形成高原地貌,而相應的作用力向兩側發展,就形成了裂穀的地貌。據專家分析,這種斷裂的情況是以平均每年2~4厘米的速度發展的,但是經過長久的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如今這樣大的裂穀,並且這種擴張的形勢依然在進行著,並沒有停止。因此,一些科學家預言,如果照這種速度不斷地延續下去,大概再有2億年的時間,東非大裂穀可能會被徹底撕裂開,屆時將會出現新的大洋。但是,有一部分專家學者不認同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大陸與海洋的相對位置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的,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他們認為,地殼活動主要是上下的垂直運動,而不是一種向兩側分開的張力作用,東非大裂穀目前不過是一個沉降區,未來很可能出現向上運動的傾向,進而出現高山而不是斷裂為海洋。
盡管專家們一直在爭論,但是並未停止對這一問題的研究。2005年,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地區出現了地麵下沉的現象,並且在下沉之後的3周裏,該地區發生了一百多次的地震,形成了一個長約0.54公裏、寬約7.5米的裂縫。英國地球物理學家通過衛星雷達的相關數據,經過分析得出:在未來的100萬年左右的時間,東非大裂穀將會令世界出現第八個大洲,非洲會分裂出一個新的大陸。這一結論立即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2006年,一支由多國專家組成的科考隊進入非洲進行科考,經過大量的分析與研究,這支多國專家組預言,一個新大陸確實可能在未來的100萬年間形成,並且東非大裂穀會比現在要長10倍。
那麼,這一結論到底準確不準確呢?這種研究的方法是不是最合理與最科學的呢?未來東非大裂穀究竟會不會變長,新的大陸會不會誕生呢?這一係列問題,也許人們隻能在未來尋找答案。
地球為何持續升溫
近日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世界氣象組織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的10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10年。美國有關機構的記錄顯示,自從1980年至今,全世界範圍內的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全球地表溫度平均每隔10年就會上漲約0.2度,從1980年至今全球氣溫平均上漲約0.8度。盡管最近在歐洲地區出現了嚴寒的天氣,但這並不能說明全球變暖的趨勢已得到改變。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呢?
針對全球變暖的問題,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溫室效應”。所謂溫室效應,是指由於現代工業社會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氣、煤炭一類的物質作為燃料,導致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層,由於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與隔熱的功能,當大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時候,就會阻礙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的有效發散,進而導致地球表麵溫度升高。相關專家曾對此做過模擬實驗,在氣溫模擬數字模型中,專家們抹去溫室氣體的相應數值,結果發現地球升溫幅度可以有效地減少約0.3度。專家們分析說,盡管這是實驗的數據,還不足以確切地說明問題,但是至少可以說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對於全球升溫有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