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逆境是常態(1)(2 / 3)

所以,逆境並不是壞事,它可以幫助你提升逆商。

提高自己的逆商,才能夠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逆境的背後,隱藏的是更為廣闊的天地,追逐夢想的人生之路上,請堅信“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境背後,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禮物--逆商。

2.逆境是人生的主題

逆境無處不在。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誰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當下的,未來的;身體上的,精神上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逆境充斥著我們的整個人生,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著名作家史鐵生,曾被命運三番五次地捉弄。史鐵生18歲到延安插隊落戶,21歲那年因病導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後治療無效,自此他便開始了在輪椅上的生活。然而,造化弄人,幾年後,史鐵生被確診患了嚴重的腎病,又因腎病引發尿毒症,必須依靠透析維持生命。失去了走路的雙腿,失去了健康的體魄,但是史鐵生並沒有因此被命運之神打垮,他決定用自己的雙手去尋找自己的人生路,並一直走到盡頭。史鐵生曾自嘲地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這就是他應對逆境的態度,也這是他挑戰逆境的宣言。

在2005年央視春晚的舞台上,一個由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感動了全中國。在無聲的世界裏,在手語老師的指揮下,這些聾啞女孩,一招一式與有聲的音樂節奏配合得天衣無縫。2004年,《千手觀音》第一次在雅典殘奧會閉幕式上亮相,驚豔全球。2008年,在北京殘奧會上,《千手觀音》做開場表演,再次引起轟動,成為享譽國際經典節目。這21位聾啞女孩,平均年齡僅21歲,盡管失去了傾聽美妙樂聲、用聲音表達自我的機會,但她們並沒有放棄人生,放棄夢想,她們用堅定的笑容應對慘淡的命運,用樂觀的態度應付人生的逆境。她們從不幸的穀底走到了藝術的巔峰,在逆境中,創造了非凡的奇跡。

逆境才是人生的主題,史鐵生、聾啞女孩等無數個在逆境中頑強前進的“戰士”,用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與成就向我們闡述了這一真理。然而,我們有些四肢健全、生活富足的人卻還在不停地抱怨。抱怨別人得到的太多,自己失去得太多。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一帆風順,害怕道路崎嶇。其實,人生沒有絕對的逆境,有得必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要學會把逆境當成人生的主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逆境,淡然麵對人生的逆境。在逆境帶來的痛苦中去尋找並發現自己的所得,完美自己的人生。

逆境是把雙刃劍,能助人步入成功的天堂,也能讓人墜入失敗的窘境,它對人生的價值,取決於人們本身對待它的態度。

有一位憨厚的鄉下老人,在兒女的鼓動下拿著祖傳的瓷器上了電視台的“鑒寶”欄目,希望專家能幫他鑒定一下祖傳瓷器的價值。老人的父親生前曾說,這個瓷器為宋代定窯燒製,價值連城,老人自己不懂,因而想請專家看看到底是不是那麼名貴。結果揭曉,專家認為瓷器是贗品,連1000塊錢都不值。頓時,全場嘩然,主持人關心地問老人:“您一定很難過吧?”老者此刻卻變得無比淡然,他微笑著回答道:“這樣也好,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擺在客廳裏,不怕有人來偷了。”

得之桑隅,失之東隅,這是生活的真實寫照。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平坦,在漫長的歲月裏,順境無時不困擾著我們。於是,生命裏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遺憾,生活裏有了無數聲長籲短歎。然而,如果換一種心態,用積極地態度去麵對逆境,就會在逆境中不斷成長。

生活是一本智慧的書,它教會我們要學著正視逆境。逆境固然是一種痛苦,但它也是一種幸福。失去了陽光的普照,你還可以欣賞繁星的閃爍;失去了盎然的春意,你還可以欣賞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颯爽的青春,你則擁有了淡然的成熟……逆境是另一種成功,擁有什麼就品嚐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逆境中,不乞求、不放棄,隻追求可望而可即的成功,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才能真正促成成功。英國的偉大詩人彌爾頓,最傑出的詩作是在雙目失明後完成的;德國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最傑出的樂章是在他的聽力喪失以後完成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個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奇人。被稱為世界文藝史上三大怪傑的他們,居然一個是瞎子,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他們之所以有那樣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頑強的意誌,從沒有放棄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追求。雖然身處逆境,他們卻從不感歎命運的多舛和不公。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逆境是機會,它會促人成功。

接受逆境的挑戰。

我們在為很多人感動,感動他們身處逆境卻不放棄,最終戰勝逆境獲得成功的同時,是不是應該一下反思自己。為什麼一些人能夠勇敢地迎接逆境的挑戰,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卻缺乏勇氣去麵對逆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