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逆境是常態(1)(3 / 3)

歸根究底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我們缺乏--逆商力。所謂逆商,就是指在逆境中,擁有多高的戰勝困難的能力,擁有多強的堅持不懈的動力。逆商低的人,畏懼困難;逆商高的人,勇往直前。

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成為高逆商的人,擁有強的逆商力。

美國著名的演講家和心靈作家皮爾博士曾講過這樣一個例子:

在牧場中,每年冬天,由於暴風雪的襲擊,牛群裏都會有許多牛被凍死。這是因為當寒冷的暴風雪橫掃牧場時,狂風推動雪堆向下風口移動,下風口的溫度會迅速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雪堆也會將下風口的牛群掩埋。大部分牛群在暴風雪中,都會背著對風暴,往下風處移動,就這樣,它們最終不是被雪堆掩埋,就是在寒風中凍死。然而,有一種牛卻活得很好,這種牛名為赫裏福牛,它們之所以會活下來,是因為它們從來不會背對風暴,它們喜歡肩並肩、低著頭,勇敢地迎著風暴向上風口走,結果,赫裏福牛們都能在肆虐的暴風雪中存活下來。為什麼?就是因為赫裏福牛勇敢正視生命中的狂暴雪.不退縮,不逃避,於是成為了逆境中的勝利者,而不是像其他牛一樣,成為了逆境的犧牲者。

逆境是人生的主題,勇於接受逆境的挑戰,才能獲得真正的人生。

3.什麼是真正的逆境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逆境的可及範圍。

逆境的可及範圍,解釋起來就是在工作以及生活領域中,逆境所能達到的範圍。通常來說,麵臨的逆境越大,逆境的可及範圍也就越大,人也就越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無助,怠惰等消極的情緒;而那些比較小,容易處理的問題,則對人的影響相對也比較小。於是我們說逆境的可及範圍決定著逆境對現有逆境的感知能力的大小,以及感知的程度,同時還影響著一個人解決或戰勝某些障礙的能力。

當危難來臨時,如果你選擇逃避,或是忽視,那麼逆境就會像一把野火一般熊熊燃燒,一點一點覆蓋你的淨勝麵積,對你的情緒產生巨大影響,隨時都會引發更大的危險。

逆境的可及範圍,聽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舉個小例子。美國某石油公司一位係統分析師與他的妻子去國外度假,在飛機上,他看到了《華爾街郵報》關於英國石油公司和美國石油公司合並的消息,他十分驚慌,覺得兩國合並將會涉及到他們整個部門,公司可能會要裁掉很多員工!他認識這是一場災難。因為這個消息,整個假期他沒有一天過得快樂,他在擔憂中結束了自己的假期,他還不停地向妻子抱怨:“美英石油公司合並毀掉了我們整個假期。”他的妻子因此在假期裏也十分不開心,因為她的丈夫一直在抱怨,情緒一直很焦慮,沒有給她一個笑臉。因此,他的妻子常常和他吵架。假期結束後,這位分析師回到公司,果真發現公司開始裁員,他憂心忡忡,心神不寧,連工作都做不下去了,而他妻子也因為他的態度常常跟他爭吵,這位分析師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

事實上,在這個例子中,隻要我們縮小逆境的可及範圍,就能夠很好地應對逆境。正所謂“寵辱不驚”,或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隻有這樣,才能不斷的縮小逆境的可及範圍,而不是擴大逆境的可及範圍。這樣,逆境對我們的影響才會越來越小。

那麼,什麼才算真實的逆境呢?

在不人為的擴大逆境的可及範圍的前提下,我們可以依照逆境的表現形式,把它分為三種。第一種,虛擬性逆境。

所謂虛擬性逆境,就是說這個逆境是虛擬的,並不以固定的事物為依托,這種逆境隨時隨地可能出現,也不需要任何輔助條件。很多人懼怕“鬼魂”、“幽靈”,其實這就是虛擬性逆境,在虛擬性逆境中,人們會覺得自己處於某種危險之中,然而事實上,這種危難並不存在,但人們卻認定自己已經處於那種危難之中。婦孺皆知的“杞人憂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國外,還有科學家做過“虛擬性逆境”實驗。

科學家把一名死囚捆綁在椅子上,然後蒙上他的眼睛,接下來,告訴他,他將被實施死刑。這種死刑和別的死刑不同,是通過抽幹他的血液置他於死地。然後,科學家在死囚的手腕上紮了一針,接著,死囚就聽見了滴答滴答的血液滴入容器的聲音。一個小時後,科學家告訴死囚,你的血已經流出了三分之一。再一個小時,科學家告訴死囚,你的血流出了一大半了。再一個小時候,科學家告訴死囚,你的血已經快要流光了,你現在已經接近死亡。又過了不到半個小時,這個死囚頭一歪,死掉了。事實上,這名死囚並沒有真的被抽血,他的確被紮了一針,但是針頭的那邊並沒有一根導出血壓的管子,而隻是一個針頭而已。死囚根本沒有流血,他聽到的滴答聲,是科學家用吊起的生理鹽水製造的滴答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虛擬性逆境”,把死囚嚇死了。

這個例子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卻是事實,虛擬性逆境是很可怕的,它的可怕不在於真的遇到了怎樣的困難,而在於一個人最難說服的,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