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不理張帆,徑直走進臥室,衣服也不脫,“撲通”一聲倒在床上。他聽見張帆的責罵漸漸變成了哭訴,然後悉悉索索地收拾東西回娘家。
自從結婚到現在,張帆上演過無數次離家出走的劇目,孫華每次都是毫無尊嚴地地求她別走,盡管張帆沒有一次真的走出這個家門。可這一次,孫華沒有哀求張帆,直到她真的走出家門,“咣當”一聲關上沉重的防盜門。
該結束了,不論工作,還是婚姻,都該結束了。孫華為了讓母親滿意,娶了家境頗豐脾氣暴躁的張帆;為了讓老婆滿意,放棄輕鬆閑適的文字工作,開始做他反感的銷售。
孫華的婚姻、工作,都是從錯誤的開始,然後用一個個錯誤延續。如果他再不結束這種生活,在痛苦的深淵中,他會越陷越深。
1996年,英國有一部電影,令當時的很多青少年感動不已,甚至讓其中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人痛哭流涕。這部電影叫做《猜火車》,裏麵有一個備受爭議、自我放逐的角色馬克,馬克一方麵沉迷於毒品帶給自己的快感,另一方麵又清楚地了解毒品給自己帶來的危害。他過著混亂的生活,吸毒、搶劫、戒毒,最終,還是結束了所有的混亂,到國外去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猜火車》之所以打動了一代青年,就是因為馬克結束了所有的混亂、悲傷、絕望、無序的生活,選擇另一個開始。
如果我們錯了,那麼就讓我們勇敢地去結束錯誤,年輕的時候,我們喜歡說,“如果這是一個錯,那麼請允許我,犯一個美麗的錯”。既然生活允許我們去撒野,去綻放,去歡歡喜喜的燃燒,熱熱烈烈的擁抱,為什麼我們就要勇敢地去承認自己的錯,結束錯誤,重新開始!這,才是高逆商的體現!
生命隻有一次,遲遲早早都會結束。既然我們已經厭倦了現在的生活,何必害怕再次開始會不如意,何必擔心開始後的歲月會艱難?不如盡興一點,強烈一點,哪怕未來的歲月會有危險有災難,也要給自己現在的失敗一個結束,掀開新的篇章。隻有這樣,才算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才不枉鮮活的活過一回。
在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段膾炙人口的台詞,“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思維,是不是已經被體製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裏?”從小到大,我們就一直在忙,一路上學,進入社會,從死讀書的傻子變成窮奮鬥的戰士,我們是否停下來想過,這,是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是不是該結束這樣的生活,尋找新的開始了?想提高你的逆商麼?好,那麼現在就停下來,好好想想當下的生活吧!
4.別拿別人的成功做範本
有一個小女孩,班上的孩子都稱她“23號”,因為每次考試女孩的名次都在23名左右徘徊。女孩的父母覺得這個外號很刺耳,女孩卻欣然接受,並與同學們相處得很融洽。
有一次,女孩跟著父親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大人們讓孩子們一個一個說出將來的夢想。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就連一個四歲半的女孩,也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輪到女孩時,女孩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在眾人的催促下,女孩認真地回答:“我長大了,第一想當幼兒園老師,第二想做媽媽。”眾人愕然,麵麵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女孩父親的神情極為尷尬。
其實,為提高女孩的學習成績,她的父母親也動過很多腦筋。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女孩也蠻懂事,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遝遝地做。可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仍然是讓父母哭笑不得的“23號”。女孩的父母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恢複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家中安穩了很久。
又一次考試後,班主任來電話。首先得知,女孩的成績,仍是中等。隨即,班主任說了一件奇怪的事。他說教書三十年,第一次碰見這樣的事。原來,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題目是:你最欣賞班裏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結果,除女孩之外,全班同學都寫了女孩的名字。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班主任感歎道:你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很優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