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稀疏的小草哪能滿足饑渴難耐的小羊的肚子。小羊邊吃邊走,直到吃了十多裏路的救命草,還沒吃飽。它本來還想吃,可是前邊沒草了。小羊頓時慌了神,進退兩難,心裏想,是繼續走呢,還是回去呢?如果繼續走,如果在沒穿越沙漠之前肚子又餓了,而又沒食物,該怎麼辦;如果選擇回去,自己把路邊的草連根都吃了,哪裏還知道回家的路。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小羊還是決定,碰一碰運氣,看能否找到回家的路。
憑著印象,小羊開始向“家的方向”走去,可是它終究還是沒找到回家的路。小羊在沙漠中迷了路。漸漸地,小羊感到力不從心了,它仿佛聞到了死亡的氣息,不知過了多久,小羊終於倒下了,在彌留之際,它流下了兩行悔恨的淚。
由於小羊生前沒做壞事,它得以升上天堂。在天堂,上帝問它:“你為什麼臨死前哭得那麼傷心呢?”小羊說:“我是在恨自己的愚蠢,為什麼沒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上帝說:“看來你知道錯了,放心吧,這一世你已經得到了教訓,下一世你將投胎做人。以後你做事一定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啊!
是啊,凡事都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給自己留條後路,就是給自己重新再來的機會,就是給自己生的希望,就是給自己擺脫困境的退路……
一般來說,傾盡全部身家,破釜沉舟,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成功或多或少還需要運氣的成分在裏麵。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不妨問問自己還能輸多少,審視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成功不是跟自己賭氣,跟別人慪氣,它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氣。
森林中,動物屆在舉辦一年一度的比“個兒大”比賽。老牛走上台,動物們高呼:“大。”大象登場表演,動物也歡呼:“更大。”這時,台下角落裏的一隻青蛙氣壞了,難道我不大嗎?它一下子跳上一塊巨石,拚命鼓起肚皮,同時神采飛揚地高聲問道:“我大嗎?”
“不大。”台下傳來的是一片嘲諷的笑聲。
青蛙不服氣,繼續鼓著肚皮。隨著“嘭”的一聲,肚皮鼓破了。可憐的青蛙,到死也還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有一位登山隊員,一次他有幸參加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到了7800米的高度,他體力支持不住,停了下來。當他講起這段經曆時,我們都替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呢?再往上攀幾百米高度,再咬緊一下牙關,爬到頂峰呢?“不,我最清楚,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也不為此感到遺憾。”他說。
青蛙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命運的懲罰;登山隊員了解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安然無恙。了解自己,是高逆商的終極體現。
現代人都有一種通病,那就是不了解自己。我們往往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一頭栽進一個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比較得來的,而不是了解自己之後定出來的,所以每天要受盡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人貴在了解自己,根據自己能力去做人做事,那才有真正的喜悅。如果一味地同別人比較,總是希望獲得他人的掌聲和讚美,博取別人的羨慕,那麼,他就會慢慢地迷失自己,否定自己。一個成天乞討獲得別人的掌聲的人,他的生活必然是空虛的。久而久之,他的生活就變成了負擔和苦悶,而不是充實和享受。所以,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聰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強壯,有的人羸弱;每個人的性格、能力、經驗也各不相同。我們隻有依照自己的潛能去發展,才會有真正的成功。
不過,你真正了解自己嗎?你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嗎?
做人,需要了解自我之“短”。“知不足而改”同“知錯能改”一樣,都是成就自己最好的美德。但是,常有一些人,做人或則隻知自己的長,從未明白自己的短;或則雖知自己的短,但卻時時護著,而不知其短之害;還有些人視“短”為“長”,甚至孤芳自賞。傳說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少有大誌。他的叔父項梁要他讀書,項羽沒學好,又去學劍術,又沒學好,叔父怒斥他,項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故,不足學,學萬人敵。”意思是說自己將來要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名垂竹帛,不學書、劍又何妨。項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短處,情有可原,但他不知短的危害,反而視“短”為“長”則是一個大錯誤!這也正是他後來雖有雄心,而無雄才,終至事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自己的短處不容易,了解自己的長處也是如此。雖然有不少人自恃其長,炫耀於眾,但也確有不少人不知己長,隻看到自己的短處,有的甚至將短處誇大,進而悲觀失望,全盤否定自己。
那怎樣才能了解自己的長短呢?答案是:通過我們自身的行為表現來了解自己的長短。一般來說,我們表現的行為都與對自己的了解有關係。如果你自認為有表演的才能,你就會找機會在人前顯露一下;如果你自認不是當領導的料,你就會樂於接受別人的指揮。對自己的了解越明確,你所表現的行為將越適合其本身的情況;你的表現也會越自然,越能給予旁人一個正確的印象,也能給自己的境遇一個最公正的判斷。同時旁人根據那些印象來與你交往時,將不致引起什麼困難。就你自己來說,對本身有一個明確了解時,你等於也有了一個做人的準繩;盡管在不同的情況之下,你還能表現頗為一致的姿態與行為模式,別人也知道該怎樣和你來維持適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