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火燒出了效果,很快就得到了江南局幹部職工的肯定與認可,董昕副主任非常開心。接著他就在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做些什麼。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能得到大家的理解與支持。毫無疑問,董昕副主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也很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管理方式。
古人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同樣也適應於平時的日常工作與管理中。董昕副主任想到這裏,不禁在心裏恥笑樹大明這個蠢豬。他知道樹大明對於架空層門麵出租收入的處理方式,如果站在單位利益角度來說肯定是對的。可是樹大明蠢就蠢在沒想到民心,沒有想到這樣對職工不利,沒有站在職工的角度為職工想一想,沒有想到職工的感受。以致現在出了事後,單位上沒有一個人為他說好話。
不管是哪個單位,領導的身邊都不乏二種人,一種是工作能力特強的人,一種是逢迎拍馬之輩。一個單位的領導,不管他的品性如何,不管他的能力如何,他都希望自己的手下有一些工作能力非常強的人員,主動幫他把單位上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好,不要讓他操心。每個單位都有這樣的人,每個領導的身邊都有這樣的人,領導工作上的事主要靠他們支撐。
還有一種人,就是特別喜歡拍馬屁,特別會拍馬屁,特別能拍馬屁。他們這些人在單位上,每天二十四小時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工作上,而是關注領導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領導有什麼愛好,領導有哪些親朋好友,領導每天的生活規律,他們都摸得清清楚楚,透透徹徹。他們把這些掌握透以後,就犧牲自己的一切時間與精力,集中精力迎合領導,滿足領導。
領導也是人,就是官當得再大,也是正常的人。他們與普通老百姓一樣,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虛榮心,也要吃喝拉撒,更要有人分享他們的感情生活。古人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他們在工作之餘,也希望聽一些好話,也希望有人尊重自己,也希望有人陪自己娛樂。領導心理上的這些心理上的滿足,就主要依靠這些人。
對於第一種人,領導依靠他們做事;對於第二種人,領導依賴他們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毫無疑問,龔仲是第一種人,樹大明也是第一種人;而張晗瑛是第二種人,董昕也是第二種人。但在機關裏,隻有工作能力,你不一定能夠進步;光會逢迎拍馬,也不一定能進步。隻有那些能進入領導私生活的人,才會百分之百的進步。
有人曾這樣形容一些機關的現象,那就是領導的身邊跟著一群逢迎拍馬屁之人,成天圍著領導轉;而那些逢迎拍馬屁之人的身邊跟著一群會做事的人,他們起早貪黑,早出晚歸,工作一件接一件,永遠沒完沒了。於是,閑的人永遠閑,不管是走到哪裏,他們永遠比別人舒服;而忙的人則永遠忙,不管走到哪,就忙到哪,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卻說董昕很快就從第一把火的喜悅中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下一步怎麼走的問題。他知道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局黨組把他調到機關後勤保障中心,除了對他的信任外,更是對他的一種考驗。做好了,提升正處沒有一點問題;做不好,他將會在此摔跟頭,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到頂了。而要做好這些事情,關鍵是要把握好三點,一是工作上不出問題,二是得到中心幹部職工支持,三是被局領導肯定自己。
本著這樣的理念,結合機關後勤保障中心的實際情況,經過反複的利弊權衡後,董昕副主任決定乘第一把火之勢,立即燒起第二把火。那就是在前主任樹大明的基礎上,繼續做內部“特供酒”生意。曾經在國內市場上猖狂一時的“特供酒”,就是某些名牌酒廠,專門提供給某些特定的權力部門享用的酒。這些酒雖說不在市場上流通,但大家都知道裏麵的含金量。能喝上這樣的酒,也是一種特權的體現。
想明白這個道理後,董昕副主任將龔仲叫到了辦公室,說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問龔仲有什麼具體的建議。龔仲沒有任何思考,立即回答道:“這個內部酒生意是經過了局領導批準了的,裏麵還是有一定的利潤,銷路也不存在問題,我們肯定應該保留下來。隻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吸取樹大明主任的教訓,也就是不能動用公款做這個生意。”
接著,龔仲進一步解釋道:“公款產生的收益還是公款,就是賺再多的利潤,也還是公家的錢,我們不能私自分給職工。可惜以前樹大明主任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沒有聽取我的意見。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所料,那二起涉嫌違紀事件暴露後,我們做內部酒生意賺的十多萬元利益,被局檢查小組作為單位的收益全部入賬了。中心的幹部職工忙前忙後的,經常加班加點,卻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