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那位處長錯誤地估計了趙一局長的能耐,也錯誤地相信了自己的保密措施,更加錯誤地估計了趙一局長與毛勇的矛盾。以為這事做得如此謹慎,不可能傳到趙一局長那裏。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是在江南局這個沒有秘密可言的地方。對於與自己過不去的人與事,趙一局長是絕不手軟的。不久,人事處下發內部文件,將那位處長調到了江南局另一個處室任副職,享受正處待遇。
對於這位處長的際遇,江南局每位幹部職工家屬都心中有數,隻是誰也不敢輕易表露什麼,甚至也不敢私下與別人議論什麼。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下,誰也不知道誰什麼時候會為了什麼出賣誰。有人說,同事中沒有真正的朋友,因為同事中存在利益衝突。現在,趙一局長隻有幾年就要到年齡了,新的接班人選每位幹部職工都有自己的一本賬。是提前進行權力投資,還是把握最後的機遇,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選擇。
在這位處長被處理的過程中,董昕則躲在後麵暗暗慶幸之不已。但盡管如此,他的背後還是控製不住地出了好幾身冷汗。當時,接待毛勇的那餐晚飯,本來計劃是由董昕出麵的。那時董昕是機關後勤保障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有獨立的財務開支權。報銷這樣的招待費用,董昕可以直接審批,不需要其他任何人批準,既方便得很,又影響很小,不會驚動任何人。
董昕與毛勇,就象其他很多處長與局領導一樣,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很深的私交。領導的身邊需要有“表忠心”的下屬,以滿足他們的虛榮與服務;下屬也需要領導的特別關照,以達到他們各自的目的。他們的關係就是這樣,全部建立在這種“利益”之上,說得更明白點就是建立在那張組織上的“任命文件”上。這種關係沒有任何基礎,甚至比一張紙還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領導一旦下位,就有“人走茶涼”的感覺,出現“門前冷落鞍馬稀”的現象的根本原因。
對於即將來到的江南局牽頭人問題,以董昕的聰明與手段,他當然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權力投資機會。毛勇交流出去後,董昕就利用手上的資源,以各種方式不時問候毛勇,並在後勤方麵給予無微不至的關照。當然,這些都是在桌麵下進行的,都是嚴格保密的。既要緊緊抓住趙一局長,以圖得現在的好處;又要對毛勇盡力示好,為以後的利益打下基礎。
在得知毛勇回江南探親後,董昕當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難得與領導接近的表現機會。在經過一番不懈的努力與謙恭的表白後,毛勇終於同意了董昕的熱情請求:“董主任,我這次回江南,隻準備停留兩天,要見麵的朋友多,時間上確實比較緊,安排不過來。不過,考慮到你這樣客氣,我今天晚上就抽時間與你一起吃餐便飯吧。但環境要好一點,人不要太多,要注意影響。”
董昕當然明白毛勇所叮囑的環境要好一點,要注意影響是什麼意思。現在,不管在哪個城市,都有一些非常高檔舒適爽心的消費場所,環境優雅,安全隱蔽,服務周到,提供全方位服務。當然,與服務相配套的,其價格也不菲,並不是一般的工薪階層能消費得起的。因此,出入這些場所的,不是在生意場上有所成功的人士,就是在官場上春風得意的官員。隻是最後埋單的,還是納稅人的錢。
得到毛勇的肯定答複後,董昕非常興奮,立即動用自己的私下關係,按照毛勇的要求,將晚上吃飯的地點安排在江南市一個高檔、安靜、衛生、舒適、隱蔽的特殊飯店。董昕自從調入機關後勤保障中心,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後,一方麵對中心內部各項工作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另一方麵,利用手上的支出權力,全方位為局領導服務。
在董昕的心裏,從來就沒有什麼財務製度規定什麼的,他的座右銘是:“我們是搞後勤服務工作的,隻要領導有想法,我們都應該去滿足;就是領導沒有想法,我們還應該想盡辦法讓領導有想法,然後再去滿足。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你憑什麼讓領導欣賞你?”董昕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因此,處處以單位利益為重,以財務製度為工作準繩的龔仲,就不可避免地與董昕產生了矛盾。
現在好不容易把握到了與毛勇接觸的機會,董昕當然不會在意費用什麼的,反正是慷單位之慨,最後埋單的不是他個人就行了。至於在哪裏開支,怎麼開支,那就不是他董昕的事了,他相信龔仲會為他把這些事辦好。如果龔仲做不到這點,他還要龔仲這個財務管理人員做什麼?
“讓哪些人參加?喝什麼酒?說什麼話?飯後還做些什麼?怎麼盡最大的可能讓毛勇滿意?……”董昕坐在辦公室裏,根據自己平時了解到的毛勇的愛好與性格,不停地思考這些問題。伴君如伴虎,董昕知道,在官場上,如果一些細節沒有把握好,或者說了一些不應該說的話,那好事往往就會變成壞事。“細節決定成敗!”曆史上不乏好多因細節而失敗的案例,董昕的腦海裏突然冒出了這句不知道哪位名人說過的名言,他是絕對不會讓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