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上下之梁(6)(1 / 2)

看到龔仲離去的背影,董昕主任輕輕地搖了搖頭,有些感歎地對自己道:“龔仲雖然說的在理,但政治上太不成熟了,也不明白官場上的是非黑白是可以顛倒的。他那案子的事還沒有最後了結,此時此刻卻提出個人問題,實在是太不知時宜太不理智了!”

但董昕主任卻不會把他的這種感歎告知龔仲。剛剛龔仲申訴時,他確實也曾有過一瞬間的心軟,一時良心發現,想為龔仲的不平出麵。但一想到趙一局長他們,董昕主任就打起了“退堂鼓”。

董昕主任知道,趙一局長他們隻要言起樹大明等人,就想到“黑山事件”;隻要想到“黑山事件”,就控製不住要罵人。龔仲隻是他的普通下屬,與他沒有特殊關係,他當然不會為了龔仲的利益,也不敢為了龔仲的利益而冒險。

卻說龔仲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真的感覺好無奈。現在的江南正氣管理局,到底是怎麼回事了?白紙黑字的文件擺在這裏,為什麼就能不執行?江南局有幾十號交流幹部,為什麼要把他作為一個特例?中心的小黃與自己一樣的身份,為什麼她卻能享受不一樣的待遇?

龔仲也曾想過,董昕主任這樣推脫,是不是因為“黑山事件”影響,不願意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麵。但龔仲又想到,案件是案件,該怎麼處分就怎麼處分,與執行製度規定,自己應該享受什麼福利待遇,這完全是二回事嘛,根本搭不上邊兒嘛。

龔仲冷靜了一會兒,就拿著自己收集的材料,來到了財務處馬建設處長辦公室。龔仲認為,撇開私人關係不說,他的工資是由財務處發放的,從這方麵來說,馬建設處長有責任有義務回答他的問題。更何況他是財務處出來的,平時與馬建設處長工作上接觸非常多。

龔仲簡單地說明了來意,然後將自己收集的材料遞給馬建設處長,最後說道:“馬處,遇上樹大明的事件,影響了我的進步,這是我命苦,我認了。但現在局裏在個人收入上也這樣對待我,我就有些想不通了。這既不符合局裏的製度規定,也不符合局裏的內部實際做法。”

馬建設處長沒有接過龔仲的話,而是認真的看起龔仲收集的資料來。人事處製訂的那二個關於交流幹部管理辦法的文件,馬建設處長當然知道。因此,他隻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然後就認真看起龔仲編製的那張機關後勤保障中心職工收入對比表來。

在這個對比表中,機關後勤保障中心三十多位幹部職工一年的收入項目及總額,清晰地反映在馬建設處長的眼前。龔仲的收入比哪些人少,為什麼會這些人少,哪些政策外津貼補貼沒有享受,都清晰地展現在馬建設處長的眼前。

馬建設處長知道,龔仲反映的情況屬實。按龔仲的學曆、資曆、工齡、職務,龔仲的收入應該比機關後勤保障中心絕大多數幹部職工高。龔仲快三十年工齡了,擔任科級幹部有二十多年了,取得會計師資格也快三十年了,但他現在的工資收入卻比中心一個不到十年的工人還低,這當然不符合相關政策規定。

但馬建設處長沒有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邊看邊冷靜地思考起來。龔仲要是不遇上樹大明“黑山事件”,他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馬建設處長每每想到此,心裏就為龔仲惋惜。龔仲曾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的朋友。龔仲的能力與人品,他比誰都清楚。

馬建設處長與董昕主任一樣,同是趙一局長“圈子裏”的人。趙一局長對“黑山事件”的態度,馬建設處長比誰都清楚,特別趙一局長是對於“黑山事件”的當事人的態度,馬建設處長比誰都清楚。

盡管龔仲是他的朋友,盡管他清楚龔仲的人品與能力,但馬建設處長也隻能選擇在內心惋惜,而不敢有任何公開的表露。現在麵對龔仲收入上的不公,盡管他有能力出麵處理,但馬建設處長內心不禁猶豫起來。

如果不出麵處理,良心上過不去。如果出麵處理,就會觸動趙一局長那根敏感的神經。馬建設處長清楚地知道,現在不管是哪個人,隻要在趙一局長麵前提起樹大明、方建軍、方麗紅等人,包括龔仲這個開始的“參與者”,現在的“知情不報者”,趙一局長就會莫明地發火。

在良心與利益麵前,到底如何選擇?在職責與利益麵前,應該如何選擇?馬建設處長為難了。如果自己出麵處理,肯定能夠為龔仲爭取他應該得到的利益。畢竟白紙黑字擺在這裏,江南局其他幾十號交流幹部的做法擺在那裏。但如果這樣做,自己可能就要被趙一局長批評,甚至可能狠狠地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