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6年前,當黨的十四大正式確定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時,我飽含激情寫作了一本紀實性政論專著《市場經濟衝擊中國》。從此,我以一個記者的眼光和作家的身份,密切關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萌芽、在中國破土、在中國成長……我為市場經濟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成功而高興,我也為市場經濟的每一次受阻、每一次“難產”而擔憂。當1993年的通貨膨脹像火山一樣爆發時,當有人質問市場經濟是姓“公”還是姓“私”時,我也曾有過困惑,有過疑慮:是中國不能駕馭市場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不適應中國的土壤呢?
中國會不會走回頭路?市場經濟會不會打退堂鼓?這是我時刻在思索著的問題。
黨的十五大的召開,使我所有的困惑和疑慮一掃而光。原來我們還沒有擺脫“左”的陰影,還沒有突破“左”的桎梏。中國對市場經濟的選擇是正確的,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是正確的。
我意識到,又一次思想解放開始了,又一輪改革大潮開始了!
這一次的改革大潮,較之1978年改革啟動期與1992年市場經濟體製轉換期,其範圍更廣、力度更大、影響更深,而與此相應的,則是困難更多、障礙更多、險阻更多。
中國麵臨挑戰,而中國也敢於迎接挑戰!
6年前,我用筆記錄下了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6年後,我能不能再次用筆記錄下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一個值得記載、值得反映、值得描繪的曆史轉折點,是一個亟待所有中國人認真反思、認真品味、認真準備的曆史新選擇。
感謝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及時肯定了我的想法,使我充滿信心地在寫下了這本拙著,但願能給廣大讀者一點啟示。
此書參考了全國許多報刊和專著的資料,並引用了一些專家與學者的觀點,因體例限製,未能一一注明出處,隻得在此一並致以謝忱!
蔡建文
1999年4月11日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