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之

江澤民同誌在1990年3月考察湖南期間,多次談到廉政建設問題。他說,現在群眾對我們幹部隊伍的廉政建設呼聲很高,原因是我們有些幹部不廉潔,甚至欺壓群眾,腐化墮落,群眾不滿是完全正當的。我們是執政黨,幹部廉潔不廉潔,是關係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江澤民同誌的講話充分表明:以他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是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心息息相通的;懲治腐敗,建設廉政才能合乎黨心,順乎民意;應該站在黨的生死存亡、國家的興衰成敗這個高度來認識加強廉政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與緊迫性。江澤民同誌的講話,對於我們抓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們黨是執政黨,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冷靜體察群眾情緒。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廣大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政策的直接受惠者,因此,對國家的成就、社會的發展打心底裏承認。但是,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前的一段時期裏,由於我們放鬆了政治思想工作,由於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由於封建主義殘餘思想的腐蝕侵襲等等原因,使得腐敗現象曾一度滋生蔓延,所以引起群眾的不滿,甚至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怎麼看待群眾的不滿和批評呢?首先,應該認識到,群眾不滿是因為在客觀上我們的一些黨員和幹部確實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腐敗行為,群眾的批評與不滿並不是空穴來風;其次,我們應該看到,除了那些尋找借口,企圖打倒我們黨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之外,群眾的不滿甚至尖銳的批評,正是他們有愛國之心,有愛黨之心的表現,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為人民徹底解放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製度的偉大的黨、一個很有前途的偉大的國家、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改革開放事業因此蒙垢。隻有這樣來認識問題,我們才會把群眾的呼聲當作我們懲治腐敗的動力。

一個國家,腐敗不除,無以立國;一個政府,貪汙不除,無以立本;一個政黨,尤其是一個執政黨,不能清除貪汙腐敗,無以立信。懲治腐敗,確實關係到國家興衰,政局穩定,黨的生死存亡。同腐敗進行堅決的鬥爭,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政權的性質決定的,是處於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的一項莊嚴的任務。

尤其應該引起注意的是,西方資產階級為了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的戰略,加緊對中國進行資產階級的世界觀、社會觀、文化觀、價值觀的滲透,腐蝕我們黨和社會的肌體,從中誘發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瓦解人們的社會主義思想,動搖人們的共產主義的政治信念,以達到他們改變中國顏色的目的。因此,懲治腐敗,建設廉政,是我們黨修築防止“和平演變”鋼鐵長城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們黨曆來是堅決反對腐敗、致力於廉政建設的,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抑製了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從而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信任。但是,懲治腐敗,非一日之功,任務還相當艱巨,我們必須繼續努力。

為了反對腐敗,促進廉政建設,湖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湖南省委黨校、湖南省監察廳等單位的同誌共同撰寫了《中外反腐敗史鑒》一書。全書介紹、述評了古今中外一些反腐敗的鬥爭實例,總結了中外反腐敗的曆史經驗教訓,尋求了反對腐敗、建設廉政的規律和可行辦法,進行了反對腐敗的理論探討。全書內容翔實,史料豐富,述評和理論探討有啟發性,並有一定的深度,為反腐倡廉提供了曆史借鑒。他們為廉政建設做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我樂於向同誌們推薦這本書,也希望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以期推動廉政建設這一重大課題的深入研究與探討。

1991年5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