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腐敗,是不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與統治階級伴生的頑疾?是不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政治體製所不可免患的通病?是不是不可治愈的與人類共始終的絕症?似乎是。因為翻開古今中外曆史,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取諸流行的傳聞,無論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貪汙腐敗之事,比比皆是,充耳可聞。就中國古代來說,各級官吏,上至宰相,下至未入流的小吏,一朝權在手,大多貪贓枉法,賄賂公行,假公濟私,搜括民財。手段之毒辣,程度之嚴重,實在令人觸目驚心。而且盡管朝代頻繁更迭,此風卻綿延不絕。著名學者王亞南曾有言: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實是一部貪汙史。總結得何等精辟!就中國近代來說,中國衰敗的封建政治肌體,一經吸上外國侵略者販運來的“鴉片”,便更趨萎靡,傳統的封建貪汙腐敗的病灶,加上資本主義病毒的侵入,使中國官場腐朽得無以複加。且中外勾結,愈演愈烈。古代僅買官鬻爵,近代則賄選總統;古代以侵田萬頃,掠奪資財30億為巨貪,近代則攫取全國財產為“四大家族”所私有,是亙古未見。就中國現代來說,盡管政治清明,但貪汙賄賂之事時有發生,天津槍斃劉青山、張子善的槍聲,震驚國人;“三反”、“五反”揭露出來的事件,令人吃驚。改革開放以來,大門、窗戶洞開,在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飛進了一些蒼蠅蚊蟲。它們叮住了一些裂縫的雞蛋、發爛的魚蝦,於是腐敗又得以滋生,一時竟鬧到人人憤聞其臭、起而詛咒的嚴重局麵。就外國來說,貪汙腐敗之事並不稍遜於中國,古代且不說,近代以來,西方政壇,醜聞迭起,這些不絕於耳的醜聞,顯現出西方政壇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凶狠爭鬥和肮髒交易,揭露了政客們爾虞我詐,無所不用其極的卑劣手段,暴露了他們紙醉金迷、欲海橫流,但謀一己私利而置一切社會生活準則於不顧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這些頻繁出現的醜聞,說明了它們在西方絕非偶然出現的事件,而是西方政治與生俱來的反映其本質的現象。一些醜聞曝了光,也許更多的醜聞還被掩蓋著。民主政治,變成了遮掩醜聞的飾物。所以說似乎是。

然而,並不是。

因為自從產生了貪汙腐敗之後,人類便開始了一場艱巨的反貪汙腐敗的鬥爭。這種鬥爭屢仆屢起,從未中斷。中國曆代不乏明君賢相,他們認識到隻有政府及其官員廉潔,政權才能鞏固,天下方能長治久安。“故吏良,則法平政成;不良,則王道馳而敗矣”。①(①《新唐書》197卷,)意思是說,官吏循良,國家才能治理得好。這是對古代政治史的正確概括。宋朝嶽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②(②《宋史》365卷。)明代海瑞把官吏清廉與否,與皇朝“立千百年基業”、“求萬世治安”聯係在一起。康熙皇帝說,官吏清廉,則“海宇平矣”,認為有了更多的清官循吏出現,才能贏得天下太平。基於此,一些官員,為了本階級的長遠利益,廉潔自持,奉職循理,清介潔己,譜寫了一個個感人頗深、足以啟迪後昆、激勵今人的動人篇章,他們在潔己拒賄、懲貪倡廉方麵樹立了楷模,取得了成效。中國曆史上,漢、唐、宋、明、清各朝開國之初,都能吸取前朝腐敗覆亡的教訓,對貪官懲處比較嚴厲,因此,也確實出現政治上比較清明、國家比較強盛的局麵。因此,曆史上就有“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等稱譽。這種時候,雖然不可能根治腐敗,但確實有力地抑製了腐敗。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各朝各代雖然腐敗橫行,仍然不乏清官廉吏,能比較嚴格地約束自己,同時主張用嚴法懲處貪官。宋代包拯專門寫了《乞不用贓吏》奏折,說:“臣聞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他要求朝廷規定“臣僚犯贓抵罪,不從輕貸”,以後即便遇到大赦,“更不錄用”,主張對貪官加等治罪。明代海瑞在巡撫應天十府時,製定了條約,規定裁革奢侈,禁絕饋送,禁止講排場、講闊氣,據當時人黃秉石講,“令下無敢不行者,一時傳誦”。中國曆史上的治世雖然往往是極為短暫的,但至少告訴人們,腐敗並不是任何時期、任何政權都會染上的通病。盡管曆史上的清官廉吏鳳毛麟角,但是他們對人類懲治腐敗提供了經驗,帶來了希望。他們的言行受到人民的垂青和史學家的高度讚許,魯迅稱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曆史上著名的清官如包拯、海瑞、況鍾,名垂千古,受到人民的崇敬和懷念。即使在人欲橫流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乏懲貪倡廉的範例,如新加坡吏治比較澄清,再如香港的“廉政公署”在香港社會具有很高的聲望。當然,剝削製度是孳生貪汙腐化的土壤,這種土壤不鏟除,腐敗便難以防治。人民政權的建立,使避免腐敗成為了可能。尤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懲治腐敗、建設廉潔政府的理論基礎和強大的思想武器。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建設清廉政府的問題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各級官員是人民公仆的著名口號,它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為避免腐敗,開拓了道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的時候,列寧曾把建立高效率、無官僚主義的政權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重要問題來對待。中國共產黨剛成立不久,就開始了反對腐敗的鬥爭,無論是在瑞金,還是在延安,都把反腐倡廉作為鞏固紅色政權的一項至關重要的措施。毛澤東同誌在反腐倡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理論,他反複告誡人們要吸取李自成失敗的慘痛曆史教訓。在建國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提醒人們要防止敵人糖衣炮彈的襲擊。建國以後,更是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懲治腐敗,並取得了巨大成效。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來,我們國家經濟建設飛速發展,人們思想獲得解放。但由於忽視了政治思想教育,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乘虛而入,封建階級享樂思想死灰複燃,各種腐敗現象迅速滋生、蔓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以從嚴治黨,重視法製建設,完善監督機製等果斷措施,從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不到兩年的短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比人們預想要好的效果。盡管在加強廉政建設、反對腐敗時,還會出現各種阻力和障礙,但人們有理由相信,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完全可以戰勝腐敗。

腐敗,就其表現形式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在直接經管國家的農工商業中貪汙;(二)在管理國家行政和軍事事務中貪汙;(三)倚仗強權橫征暴斂敲詐勒索;(四)慷國家之慨請客送禮;(五)賄賂。以上幾方麵的典型案例,舉不勝舉。透過其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便可以看出,“權”、“錢”交易是腐敗的實質,經濟上的貪婪是其主要標誌,而生活上的揮霍無度、荒淫奢侈是其表征。搞腐敗的人總是置國家、民族於不顧,而謀一己、一家、一小集團的利益。

那麼導致腐敗的原因何在呢?中外古今難以一概而論。隻能分別簡述。

先說中國舊社會產生腐敗的原因。

集權和專製——中國古代國家的統治形式是導致腐敗的原因之一。中國舊社會的官僚製度,在世界曆史上較為發達,其人事、財政、監察等各項製度和手續,早有建置,不可謂不完備。但是由於從中央到地方皇帝(或總統、委員長等)和各級官吏的專權專製,使得這些製度徒具形式。在專製集權的政治體製下,製訂一些相互製約的具體製度來試圖防止腐敗,隻不過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具體製度絕不可能超越根本的政治體製而起作用。皇帝(或總統、委員長)是舊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官僚集團的總代表。他統治的出發點,是以官僚集團為基礎的政權如何鞏固。他最關心的,向來是如何鞏固中央集權,防止大權旁落。對各級官吏,首先要求忠於自己,而非清廉。對於“謀反”罪,向來不能寬赦。相反,官吏貪財圖利,往往視作沒有政治野心,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西漢初,相國蕭何因才智過人,又有安邦定國的大功,因而受到劉邦的猜忌。有人勸蕭何大量強行賤買民田,表現出對錢財的貪婪,劉邦才會放心。“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悅”。北朝東魏時,貨賄漸行,在位文武罕有廉潔。大臣杜弼諫之,神武帝說,濁亂之習由來已久,況今天下未定,我若急作法網,恐文官武將投奔他處。宋代則采取“大度寬容”政策,隻求政治安定,以利中央集權的統治。除謀反叛逆罪外,朝中官員犯罪,隻是貶黜任地方官,罪大者雖貶得較遠,但都是俸祿照舊,權勢依然。解放前夕,孔祥熙的長子孔令侃屯積居奇,大做投機生意,揭露出來,上海輿論嘩然,蔣介石授意不能追究,終於不了了之。因此官吏有恃無恐,貪汙行賄,敲詐搜刮,毫不掩飾。

除最高統治者包庇縱容以外,各級官吏利用專權專製形式,直接進行種種非法活動,雖然中國舊社會官製中有一套監察機構,專門糾彈百官罪惡,並且派有刺史、監察禦史等官以察郡縣。但這些官員仍屬專製政體下官僚機構的一部分,他們的委任與工作受最高統治者及其權臣寵官的製約,常常是貪官本人就身兼禦史之職。如唐代楊國忠兼行政、監察、財政、人事等職於一身,宋代賈似道當權時,一切大事由其決定,這兩人都是曆史上的大貪官。近代漢奸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身為國民政府中央監察委員,卻倒賣文物,收受賄賂,劣跡昭彰。

集權專製形式既然是中國舊社會的統治形式,那麼就必然體現在國家機構的各方麵。各級地方長官獨攬行政、財政、司法等一切大權。由於地方長官直接臨民,其權力更容易實現,並且漫無止境。同時專製的統治形式,必然導致權臣在官僚中排斥異己,培植親信,以結黨營私。而結黨營私,又形成權傾滿朝的權力中心,導致吏治更加腐敗。憑賄賂投靠權臣的各級官吏,因在最高層有後台,便有恃無恐,在地方上為所欲為。中央和地方上下串通,左右勾連,形成錯綜複雜的關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