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到中年莫硬撐3(1 / 3)

因此,人進入中年後,便要時刻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哪怕是細小的不適和反常都要引起警惕,因為大病往往是由小疾開始的,任何一種小疾都有可能日積月累為大病。但不少中年人自以為身體沒有問題,即使有機會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也往往不加重視,這是一種誤解。因為許多疾病的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不能以為沒有不適便一定健康,任何疾病總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為好。所以即使工作單位或團體不組織健康檢查,自己也應當到醫院例行檢查,決不能借口工作忙、雜事多而推托耽誤。通過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疾病,以求及時治療。若發現異常,就應向醫生請教這些異常是哪些疾病的危險因素,怎樣推遲或防止疾病的發生。

中年人的定期體檢對保護身體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一般來說,中年人重點要進行以下五項檢查:

1.血壓測量。

2.血脂檢測。

3.血糖檢查。

4.防癌檢查。

5.婦科檢查和男士前列腺檢查。

另外,還有必要定期測量身高和體重。因為身高體重和健康有密切的關係。如果體重超重或肥胖,可導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和冠心病的發生。當然,過分消瘦也不利於身體健康。除了注意控製體重外,還要注意身高,特別是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觀察身高變化能及時發現骨質疏鬆症,及時治療。

以上是針對所有人的常規檢查,有些有患某種特定疾病傾向的人,則還應作一些專項檢查:

心髒檢查。目前采用的常規體檢,對心髒一般靠心電圖來檢測。但是對於隱性冠心病、早期心肌梗塞等早期心血管的毛病則很難被發現,必須再借助其他的檢查,而這樣的檢查通常不在單位常規體檢的項目中,所以很多處於心血管亞健康邊緣的人忽視了身體的信號,往往是在神經緊張、劇烈運動後出現問題。因此,醫生建議,有心律失常、心肌勞累等症狀的人,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腦部檢查。中年人發生腦梗塞、腦溢血的患者越來越多,但常規體檢中一般不會查腦部,而且由於費用比較高,許多人一般不會做腦部CT。經常頭暈、頭痛、胸悶的人,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做一做腦部CT檢查,幫助早期排查疾病。

骨密度檢查。現在很多中年婦女都知道要補鈣,但自己是不是缺鈣不是很清楚。常規的體檢中沒有測骨密度的項目,人過40歲以後,腰部、骨盆、背部如持續性疼痛,就需要檢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質疏鬆。

另外,大部分的疾病都有一些告警信號,發現信號後要立即進行相應的檢查,這也是早期診斷與治療疾病的重要途徑。

1.小便增多,常上廁所,晚上口渴或小便頻繁,尤其是夜尿增多,尿液滴瀝不淨。這很可能是內分泌係統出了問題或尿道係統發生了故障,尤其要小心是否得了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此時你應及時去醫院做血糖、尿糖定量檢查。

2.上樓梯或斜坡時就氣喘、心慌,經常感到胸悶、胸痛,這些都是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前兆,要小心是否得了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等。

3.近來常為一點小事發火,焦躁不安,時常有頭暈的症狀,要小心是否得了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等。

4.近來咳嗽痰多,時而痰中帶有血絲,要小心是否得了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癌等。

5.食欲不振,吃一點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感到上腹部悶脹不適,大便也沒有規律,這些都是消化係統出現問題的前兆,要小心是否得了胃病、肝膽疾病或胃癌、結腸癌,你應該檢查一下是否患有肝膽係統的慢性疾病。

6.近來酒量明顯變小,稍喝幾口便發困、不舒服,第二天還暈乎乎的,這些都是肝功能失調引發的症狀,要小心是否得了肝髒病、動脈硬化等。

7.胃部不適,常有隱痛、反酸、噯氣等症狀,要小心是否得了慢性胃病,尤其是胃潰瘍或胃癌。

8.對近期的事情變得健忘起來,有時反複做同一件事,要小心是否得了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軟化)等。

9.早起時關節發硬,並伴有刺痛,四肢活動受限,骨關節變性,活動或按壓關節時有疼痛感,要小心是否得了風濕性關節病。

10.臉部、眼瞼和下肢常浮腫,血壓高,大多伴有頭痛,腰酸背痛,則可能是患了腎髒病。

中年人切莫硬熬

45歲的劉先生是一家外企的業務主管,多年來靠著他的勤奮,業務一直發展得很好。隻是近年來,劉先生發現自己有時有瞬間頭暈的感覺,特別在快速轉頭時會暈得更厲害。但這種感覺會很快消失,劉先生也就沒太在意。

有一天,劉先生在辦公室裏突然暈倒在地,同事急忙把他送到醫院,經診斷是頸動脈被粥樣斑塊阻塞。醫生檢查證實,劉先生暈倒是因為腦缺血。而造成腦缺血的原因是頸動脈內有粥樣斑塊,斑塊影響血流的通暢。如斑塊脫落隨血液流入腦血管,就會因堵塞血管而出現中風。

經及時搶救而蘇醒過來的劉先生恍然大悟,以往時常出現的頭暈,原來潛伏著這麼大的風險。

46歲的孫女士患有慢性腎炎,一直進行治療。她擔任一家外資醫藥公司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後,整天忙得團團轉。去香港開會期間就雙腳浮腫、麵色難看,但她沒有聽從大家勸其看病的忠告,堅持開完會,結果在回上海的第二天就因尿毒症死亡。

醫生認為,對待疾病是不能強忍硬撐的。人到中年,大腦、心髒、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覺中衰退,免疫力、細胞的再生能力和內分泌功能也在下降。有關數據顯示,中年人對頭痛、發熱、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適症狀強忍著,是釀成重症的主要原因。如早作檢查,及時治療,就能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因此,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犯養生的大忌——“硬熬”。

1.身體疲勞時不可“硬熬”:疲勞是身體需要恢複體力和精力的正常反應,同時,也是人們所具有的一種自動控製的警告。如果不按警告采取措施,人體就會積勞成疾,百病纏身。所以,當中年人自我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症狀時,就不要再“硬熬”了,應立即休息,千萬不要再熬下去。休息不單是睡覺,也可采用聽聽輕音樂、和朋友或家人聊天等措施放鬆自己,以利克服疲勞。

2.身體患病不可“硬熬”:有些中年人工作、學習廢寢忘食,對頭痛發熱、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適症狀不重視,聽之任之,最終拖成重症。因此,當身體患病時,應該早到醫院診治,切忌帶著病體硬熬而導致重病染身。

3.起居上不可“硬熬”:中年人要養成定期大小便的習慣。因為大便硬憋,可造成習慣性便秘、痔瘡、肛裂、脫肛,除此之外還可誘發直腸癌、結腸癌。憋尿可引起下腹脹痛,甚至引起尿路感染和腎炎的發生,對健康有害。美國科學家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有憋尿習慣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另外,憋尿時,膀胱貯尿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形成人為的尿瀦留,會損害腎髒。人到中年,由於工作忙、交際多,許多人經常熬夜。可熬夜無論讓你得到了什麼,它更多的是建立在透支健康的基礎上。若長期“黑白顛倒”,將會使患心髒病的風險增加。因此,每當晚上感到頭昏思睡時不要硬撐,不可強用咖啡、濃茶去刺激神經,以免發生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等。

4.飲食上不可“硬熬”: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感覺口渴時,實際上已是機體缺水的信號,表示體內細胞已處於脫水狀態。中年人必須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每天飲水6~8杯為宜。有些中年人因工作忙、學習緊張或生意脫不開身,長時間連口水都顧不上喝,不吃早飯更是常事,長期下去會導致“水、營養缺乏症”,促發腦血栓和尿結石症。中年人也不要隨便推遲進食的時間。經常饑不進食,會引起胃潰瘍,誘發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休克。而經常饑不擇食、暴飲暴食,也有損健康。隻有定時定量按餐按頓進食,才能保證全身機能得到充分發揮,使身體狀況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

有張有弛遠離“過勞死”

醫學研究表明,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大多數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及早發現的,“過勞死”尤其如此。

“過勞死”是疲勞的積聚。人體就像“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產生永久形變,導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個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彈性,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而適當的休息和減壓是保持“彈力”的良方。

首先我們不能讓自己太疲勞。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許多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於是不分晝夜忙著掙錢、應酬、玩樂,到了累得實在不行了才去睡上一覺,以為這樣就能養息寧神,殊不知,可能此時越睡越困,睡得時間越長越覺得疲勞,這是因為身體失去有規律的作息,生物鍾被打亂對健康十分不利。

疲勞的產生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的,這就是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乳酸等。當體內的這些疲勞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到達“疲勞閾值”時,人就會感到疲勞。當然,體內也有消除、轉化這些疲勞物質的機製,但有一個規律,疲勞物質的數量在疲勞閾值以下時,這些物質被很快消除掉;疲勞物質的數量達到、超過疲勞閾值時,消除它們所需時間就大大延長。這個規律提示人們不應感到疲勞了才去休息,而應在疲勞之前就休息。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觀察:一個工人一天8小時內連續往貨車上裝生鐵,可裝12.5噸,而下班時已筋疲力盡了;後來,讓他換種工作法,每幹26分鍾後休息3~4分鍾,結果,在同樣的8小時裏裝了47噸,而下班時這個工人顯得很輕鬆,沒有疲勞的感覺。

怎樣才能做到疲勞之前就休息呢?這就要求我們首先熟悉疲勞狀態,了解自己是不是有了疲勞,疲勞的程度怎樣。是不是有了疲勞,每個人因為個體差異而有很大的差別,這裏我們介紹醫學專家編製的9個自測題——

1.我通常騰不出時間來做鍛煉。

2.經常省下一天三頓飯中的某一頓飯,尤其是早餐,或者長時間不吃一丁點兒東西。

3.睡覺時總覺得將腳墊高了才睡得舒服。

4.每天總是忙得忘了喝水,不到口渴的時候根本想不起喝水這件事。

5.同室而睡的人中有人鼾聲如雷。

6.飲食總是吃自己喜歡的那幾種,很少有變化。

7.午餐基本是在飯店吃快餐。

8.生活沒有什麼規律,經常熬夜或暴飲暴食。

9.不訂飲食或健康雜誌,也不留心雜誌上有關飲食或健康的內容。

如果答案中有5個甚至5個以上都是“是”,說明你的疲勞程度相當高,緊張的生活節奏和不良的生活習慣遲早會讓你的健康受損,如果不及時作出調整和休息,你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會越來越糟。如果答案中有2~4個是“是”,說明你目前還不需要做出大的調整或專門騰出一段時間來休息,你要做的僅僅是對自己的起居飲食多加留心,並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答案中的“是”在2個以下或一個都沒有,說明你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充沛的精力,“疲勞”離你還很遙遠,你需要做的就是將現在的生活習慣和對起居飲食的注意一直堅持下去。

如果發現自己有了疲勞的症狀,你就要著手消除疲勞了。一般來說,針對不同性質的疲勞,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消除體力疲勞的最佳方法是睡眠,臨睡前洗個熱水澡或用溫水泡泡腳,都會使疲勞消除得快一些。充足的睡眠可使人迅速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合理的飲食能補充體力勞動消耗掉的大量營養物質,所以也是消除疲勞的必要措施。

消除腦力疲勞的主要方法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這也被稱為積極地休息。可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但鍛煉的強度不宜大,時間不宜過長。

心理疲勞是疲勞症中最複雜的一種疲勞。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失眠,做不連貫的夢,在噩夢中驚醒,輾轉不眠甚至徹夜不眠等等。一般人喜歡用安眠藥對付這些問題,其實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專家們認為下列幾種方法對消除精神疲勞極為有效。

(1)首先應講究心理衛生,加強品德修養,自己的心胸要開闊,以減少心理疲勞的發生。一旦出現,應及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悶在心裏,比如找知心朋友談談心。

(2)進餐時間規律化。有規律地進餐,可以使身體經常處於正常的新陳代謝狀態。

(3)多鍛煉。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進行一些體育活動,譬如慢跑、騎自行車、遊泳、散步等等。鍛煉可以使人工作起來更自信,碰到困難時更加從容不迫。

(4)多睡覺。心理疲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睡眠不足,有這種情況的人每天應當多增加一個小時的睡眠。

(5)把握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氣勃勃,有些人晚間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極為重要,這樣可以恰當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

采用食補的辦法改善疲勞往往不失為良策。具體的食補方法有:

1.維生素:維生素B1、B2和C有助於把人體內積存的代謝產物盡快處理掉,故食用富含維生素B1、B2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勞。日常食物中如胡蘿卜、菠菜、黃綠色瓜果蔬菜及乳酪、牛油、蛋黃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石榴、橙、葡萄、柚、木瓜中都有維生素C;豆類、綠色蔬果中含豐滿的維生素E,牛奶、酵母、動物內髒中含有維生素B2,海產食物中含豐富的鋅,這些都有助於抗氧化,消除人體疲勞。

2.堿性食物:疲勞是由於人體內環境偏酸而引起,多食堿性食物則能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如新鮮蔬菜、瓜果等。

3.高蛋白:人體熱量消耗太大也會感到疲勞,故應多吃富含蛋白的豆腐、牛奶、豬牛肉、魚、蛋等。

4.中草藥:人參、銀耳、田七、靈芝、五味子等都具有扶正固本、補氣活血的作用,能改善疲勞症狀。

前麵我們介紹過“過勞死”的一些症狀,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還專門列出了“過勞死”的十大信號,方便人們自查: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就大腹便便,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發、斑禿、早禿。每次洗桑拿都有一大堆頭發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