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0章 徐州各郡(整理)(1 / 2)

三國時期,徐州周邊的郡縣有這些:小沛、下邳、徐州刺史部琅邪國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

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東海郡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彭城國治彭城(今江蘇徐州)。

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下邳國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古邳)。

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廣陵郡治廣陵(今江蘇揚州城北)。

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徐州分為南徐州和北徐州之分,因為南徐州,僑州。初名徐州,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始分淮北為北徐,淮南猶為徐州。後又以幽、冀合徐,青、並合兗。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宋文帝元嘉八年431,更以江北為南兗州,江南為南徐州,治京口,割揚州之晉陵、兗州之九郡僑在江南者屬焉,故南徐州備有徐、兗、幽、冀、青、並、揚七州郡邑。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均為南徐州南蘭陵人,隋開皇九年589廢南徐州,南徐州遂成為其治所京口(今江蘇鎮江)的古稱之一。

安徽宿州也有南徐州之稱,原因之一是宿州在隋唐屬徐州南部,《元和郡縣圖誌》記載:“宿州,本徐州符離縣也。”原因之二是宿州按照徐淮方言來讀是“xuzhou”,為了與徐州區分所以也叫做“宿縣”或“南徐州”。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南徐州”都與普利策小說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密切相關。

【江蘇鎮江古稱】

即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改長江以北為南兗州,長江以南為南徐州,治所在京口(今鎮江)。

古代州名。東晉僑置徐州於京口城,南朝宋改稱南徐,即今江蘇省鎮江市。曆齊、梁、陳,至隋開皇年間廢。《宋書·州郡誌一》:“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文帝元嘉八年,更以江北為南兗州,江南為南徐州,治京口。”唐王昌齡《客廣陵》詩:“樓頭廣陵近,九月在南徐。”清吳偉業《贈馮訥生進士教授雲中》詩:“憶昔扁舟醉石頭,別來幾夢南徐客。”

賽珍珠從小生活在鎮江,婚後與丈夫在宿州生活了5年,在這期間,以20世紀初宿州農村和城市的廣闊社會為背景縮影,創作出了《大地》,小說敘述的是舊中國的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而成為一個富戶的故事。貧農王龍娶了一個大家庭的女傭娥蘭做妻子。娥蘭沉默寡言,吃苦耐勞,甚至在剛剛生完孩子後掙紮著爬起來和丈夫一起頂著烈日在田裏勞作。但王龍嫌她不夠美貌,對她十分冷淡。大饑荒來了,他們被迫舉家前往南方謀生。王龍在一場動亂中渾水摸魚發了財,靠著娥蘭的幫助,回到家鄉並買了許多田地,富裕起來。他愈發嫌棄發妻平庸的外貌,另娶了一個妓女。慢慢地,他老了,褪去了年輕時的浮躁和野心,惟一的心願就是守住家業。他告誡兒子們千萬不能賣地,土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礎。描寫了王家三代人的命運變化,極富時代氣息和典型性,為賽珍珠贏得諾貝爾獎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被翻譯語種最多的小說之一。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大地三部曲》是最完善、最權威的譯本。老年時的賽珍珠仍表達了度宿州的深深思念之情,希望能夠再去一次中國,看一看她曾深深眷戀著的宿州,可以看出賽珍珠與宿州這座城市的緊密濃濃鄉情。但迫於當時美國政治壓力,賽珍珠未能如願,在她的墓誌銘中深深的鐫刻著“大地”二字。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兒子》中呈現出一種打打殺殺的煙霧謎團,其真實的曆史和地域背景並不清晰,因而削弱了作品的影響力。但專家發現,根據賽珍珠所描寫人物的活動範圍、主要征戰經曆、斂財手段甚至家庭背景等考證,作品中所謂的“王虎”原型即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徐老虎”徐寶山。徐寶山殺過清兵,集鹽梟、黑幫老大、軍閥等身份於一身,後來在家中被炸彈炸死,其墓葬位於鎮江西郊,而揚州瘦西湖有“徐園”,由此可斷定故事的背景則在鎮江、揚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