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2章 長平之戰(2 / 3)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計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

【長平之戰的過程】

一、攻占上黨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一路軍隊攻打並占領了韓國的緱氏(今河南偃師市南)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懾韓國。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並占領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接應上黨的百姓。

二、廉頗固守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趙國軍隊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秦國軍隊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音:加,裨將的名)。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六月,趙將廉頗兵敗,被秦軍攻破趙軍陣地,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都尉城和故穀城均被秦軍攻占,秦軍還俘虜了四名趙國的尉官。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國的軍隊築起圍牆,堅守在營壘裏不出去應戰。於是,秦國軍隊發起強攻,奪下趙軍西邊的營壘,俘虜了兩名趙國尉官。

趙軍數戰不利,趙國的主將廉頗數次戰敗,恐一敗塗地決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固守不出,疲憊秦軍。任憑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因此,趙孝成王對於廉頗堅壁不出頗為不滿,幾次派人責備廉頗。

實際上,廉頗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然而沒想到秦國召集百萬青壯,疏通渠道,讓秦國可以直接從水路運糧,其運糧甚至比趙國更快,更暢通。而趙國卻相反,開始並沒想到變成持久戰,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廉頗拖了兩年,導致趙國國內已經陷入無糧可食的局麵。同時將本來善於野戰的趙軍用於防守戰,讓秦軍順利包抄趙國後方,不斷騷擾趙國的糧道,讓趙國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動權,同時由於趙國外交上的失敗,導致趙國陷於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死地。

三、趙國議和

當趙軍初戰失利時,趙孝成王與樓昌、虞卿等商議,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樓昌認為這樣做,無濟於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國議和。而虞卿則認為如果秦國決心攻打趙國,和議難成,不如派遣使者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和議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趙孝成王采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前去秦國議和。虞卿一再勸諫,說“鄭朱入秦,秦王與範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秦國知道天下之不救趙國,則議和不能成功,議和不成,趙軍必敗。”

趙孝成王最終沒有采納虞卿的諫議,鄭朱到了秦國求和。秦國為了麻痹趙國,防止各國合縱,並爭取時間,加強軍事準備,以便給趙軍以嚴重的打擊,果然利用趙國求和的機會,對趙國使者鄭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國宣傳秦、趙已經和解,借以防止各國出兵救趙。於是趙國的處境孤立。

四、趙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