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提示】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中國曆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製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隨後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麵。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並於次年(606年)遷都洛陽。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麵。隋煬帝過度消耗國力,最後引發了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朝滅亡,享國38年。
為了鞏固統治,隋廷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製,鞏固中央集權;並正式推行科舉製,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製、監察製、考績製,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製,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製度,經濟上一方麵實行均田製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麵采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外交方麵,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製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國號】
隋文帝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即位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隋朝的曆史】
一、大隋開國
北周雖然滅北齊後國力興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後。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為總知中外兵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靜帝宇文闡,以大丞相身份輔政。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謙等人不滿楊堅專權,聯合叛變反抗楊堅。但被楊堅所派的韋孝寬、王誼與高熲等人平定。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即隋文帝,建國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二、南下滅陳
隋文帝意圖南滅南朝陳,采納高熲的策略:幹擾南朝陳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而又疲憊不堪。隋文帝於隋與突厥之戰勝利後,開皇七年十月廢除西梁國。隔年發動滅陳之戰,隋文帝命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秦王楊俊、河清公楊素為副帥、高熲為參謀、王韶為司馬,兵分八路攻陳。
楊素率水軍從巴東順長江東下,與荊州劉仁恩軍聯合占領延州(今長江西陵峽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遊陳軍防禦。由公安東援建康之中遊陳軍也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一帶,為下遊隋軍創造有利條件。下遊隋軍主力乘陳朝歡度元會(即春節)之機分路渡江。行軍總管韓擒虎、賀若弼兩軍鉗擊建康,與宇文述軍包圍建康。開皇九年(589年)二月,隋軍進入建康城,俘陳後主,陳亡。開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隋朝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