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銷售口才理論基礎(1)(3 / 3)

好口才是怎樣練成的

培養優秀的口才不僅是銷售員完善自我人生職業生涯必須兌現的一個承諾,也是優化銷售市場必須肩負的一項責任。一個銷售人員一旦擁有了一副好口才,就等於為自己步入輝煌的職業人生加上了一個優質砝碼。

說話是人的一種基本能力,這是因為在人的大腦裏早就貯存了“語言習得機製”,盡管如此,但是語言能力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獲得。很多調查資料說明,說話是很多人害怕的事情。所以,練口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陸遊的兒子曾給陸遊寫信,告訴父親他想學詩。陸遊在回信中這樣說道:“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樣,你要想擁有好口才,功夫也在口才之外,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練成的。其實不光口才如此,人的任何一項技能都是如此。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小時候家裏很窮,但是小林肯想當一個演說家,於是他步行三十華裏去聽布道士的演講。在回來的路上,他就學著布道士的聲音和手勢學習起了演講,有時他把樹樁、玉米地當作自己的聽眾來練習演講。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使他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大演說家、雄辯家。

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蕭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每天除了認真備課之外,就是在天剛亮的時候跑到學校後麵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對著一麵鏡子練習演講,並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就這樣經過艱苦的訓練,他終於練就了一副非凡的口才,同時他的教學水平也隨之提高了。1926年,年僅30歲的他,就在毛澤東同誌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了。就是到現在,他的演講仍受到世人的推崇。

上麵這兩個例子可以告訴我們,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練成的。隻要堅定信心,隻要肯下功夫去練習,每個人都可以練出自己的好口才。

一般的情況,口才能力的提高都要經曆三個階段,就是“敢說話”、“會說話”和“少說話”。“敢說話”是心理問題,“會說話”是能力問題,“少說話”是修養問題。

“敢說話”就是必須克服心理障礙,消除恐懼心理。如果連話都說不了,那你還能幹什麼呢?每個人都具備說話的潛能,關鍵就在於你敢不敢開口說話,將你的這種潛能開發出來。隻要有了足夠的膽量,你就敢說話!即使是害怕說話的人也能成為一代說話大師,很多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比如美國總統林肯、英國著名作家肖伯納、美國口才大師卡耐基等,他們都曾經是害怕說話的人。所以,你完全沒有必要害怕說話,隻要敢說多練,你也能成為一個口若懸河的說話高手。

“會說話”就必須樹雄心,立壯誌,潛心練習,不斷提高說話的技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學到說話的技巧,主要是你願不願吃苦,努力去練習。從某種角度而言,藝術很難模仿得惟妙惟肖,而技巧則不同,它可以學得出神入化。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奢望能夠一蹴而就,急於求成隻能適得其反。隻要刻苦,世上就無難事,因為隻怕有心人。

而“少說話”這個問題,就是從根本上認識說話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說話的作用。話是不是說得好,說得妙,關鍵不在於說得有多優美動聽,而是有多適用,適用於說話的對象、說話的場合、說話的背景等。老子提出的“大辯若訥”,正是這個意思。這不僅僅是說話本身的事,還是一個人的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寫照。

那麼,怎樣才能擁有好的口才呢?主要是從兩個方麵去修煉:心裏素質和狀態上的鍛煉以及外在知識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訓練。前者屬於內在因素,你需要改變以往的觀點,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去感受和實踐,那麼你的口才能力基本上就具備了一大半。後者是具體口才技巧的學習,這就要求你廣泛地閱讀和不斷地模仿練習,使各種技法為己所用,達到融會貫通,了然於心,到那時,你就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了。

口才和很多事情一樣,並不完全是天生的,後天的鍛煉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擁有超群的數學才華,但他同時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口才,努力學習普通話,他還背誦了唐詩四五百首,通過這些來鍛煉自己的“口舌”。華羅庚先生在總結這段經曆時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由此可見,隻要選擇的方法得當,並能勤加練習,持之以恒,每個人都能練就一副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