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術信仰者的布道會(2 / 2)

在電視購物節目中,最常見的就是主持人介紹所售商品采用了什麼樣的新科技或者商品具有珍貴的品質難得一見,例如在一個時長約15分鍾的銷售拖布的購物節目中,主持人強調商品采用了超密度纖維技術,能夠將任何汙漬輕鬆除去,值得注意的是節目中有兩位裝扮成家庭主婦模樣的演員,其中一位扮演使用一般拖布的主婦,另一位扮演使用新型拖布的主婦,使用一般拖布的主婦費力擦拭地板上的汙漬卻收效甚微,表情沮喪、懊惱。而使用新型拖布的主婦則輕鬆拭去了汙漬,表情分外開心、自信。這種宗教寓言式的語境觀眾並不陌生,它們先是提出罪惡的概念(汙漬會讓世人覺得女主人愚笨懶惰),暗示贖罪的方法(新型拖布可以除去任何汙漬),然後預示天堂的美好圖景(幹淨的地板、自信的主婦)。在大量諸如此類的購物節目中,幾乎所有的結果都是那些使用所售商品個人或家庭因為享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好處變得更加的自信、幸福,而沒有使用該商品的人則生活的混亂、不幸。

廣告是商業社會發展的產物,它不含有任何複雜的、需要耗費精力的內容,唯一的目的就是吸引觀眾的視線,盡可能地利用一切聲畫手段讓觀眾購買所宣傳的商品。宗教布道則是指在正式的儀式上宣傳宗教教義的行為,旨在讓更多的人皈依成為教眾。電視購物節目更是濃縮並放大了廣告的所有特點,利用電視媒介宣揚新產品、新技術能給觀眾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將技術推向了神壇,成為了人們可以接近卻永遠無法擁有的神明。

四、電視購物帶來了什麼

我們生活在物質財富極度豐富的時代,隻要具備經濟條件就能夠買到任何想要的商品,這樣便捷隨意的購物條件不間斷地刺激著人們產生強烈的消費欲望。讓·鮑德裏亞在其著作《消費社會》中說到:“我們處在消費控製著整個生活的境地。所有的活動都是以相同的組合方式束縛④,大眾的消費漸漸與日常需要脫離,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買賣過程中往往是被忽略了。而電視購物節目則加劇了這樣的刺激,也許觀眾隻需要一把菜刀,但是電視購物節目中正在銷售刀具組合套裝並且附贈一套微波爐專用餐盒,其低於市場售價的定價和豐富的贈品對消費者無疑會產生巨大的誘惑。假設這位觀眾最終打進熱線訂購了刀具組合,那麼除了一把菜刀之外的剩餘刀具和微波爐餐盒都是他原本不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說,這些本不需要的商品的交換價值已經掩蓋了其使用價值。

另外,電視購物依托電視媒介普及範圍廣,傳播效率高的優勢,將新的產品、新的技術呈現在千萬觀眾的眼前,通過宗教布道式的宣傳,讓大批的觀眾知道了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存在,即是說看過購物節目的大多數人也許最終並沒有購買商品,但不可否認的是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形象已經在觀眾的心裏形成了“新的總是好的”的印象,對它們的判斷和認識產生了影響,從而最終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總而言之,電視購物節目縱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商品,並且為現代人提供了消費指南。但是其技術至上主義的媒介語境傾向卻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讓我們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所信仰的技術是否能讓我們生活的更幸福?□

參考文獻

①姚彬,《我國電視購物的現存問題及對策》[J].《新聞知識》,2005 (5)

②劉婷婷,《我國電視購物頻道的運營現狀與發展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③尼爾·波茲曼著,吳燕莛 譯:《童年的消逝》[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④[法]讓·鮑德裏亞 著,劉成富、全誌鋼 譯:《消費社會》[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