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作為員工,如果因能力和業績受到組織認可而晉升到一個更高的職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而加倍努力,作出更大業績。敬業精神要求你的付出必須對得起你的職位, 對得起你的薪水, 對得起領導對你的知遇之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受劉備的器重,諸葛亮始任軍師、後任丞相,始終牢記自身使命,為蜀漢的生存發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作出豐功偉績,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為後世留下有位要有為的職業道德楷模。
3、有危促有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研究證明,早期人類之所以能夠從猿進化到人,原因在於資源得不到滿足。由於經常填不飽肚子,古人“被迫”直立行走,逐步發展成為具有高度文明的現代人。而那些安於現狀的人類近親——大猩猩、黑猩猩等,至今還住在樹上呢! 當今世界上有很多發達國家,本身是資源貧乏的國家,例如日本、新加坡等。資源貧乏促使它們勤勞節約, 致力於科技創新提高國家競爭力。而一些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的國家隻能靠賣資源過日子, 國家競爭力與上述國家不可同日而語。所以, 孔子說:“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鯰魚效應”理論,說的是以前沙丁魚在長途運輸中存活率很低,後來漁民發現,若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一條鯰魚,就可大大提高沙丁魚的存活率。原因是沙丁魚生性喜歡安靜, 在運輸中容易因缺氧而死亡。而鯨魚是一種生性好動的魚類,放人沙丁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四處躲避,加速遊動,從而解決了水中缺氧的問題,減少了死亡率。有危得生,無危得亡,動物如此,人類亦然。任何人都要時刻對危機保持清醒認識,不能僅僅滿足於現狀,隻有這樣才能生存,才能作出業績。
過往的業績和成就隻能代表過往,不能代表現在,更不能代表未來。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後,養尊處優、沉迷酒色,腐朽墮落,統治中國未足百年即垮台。入關後的滿清八旗,腐化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之後清政府打仗就隻能靠漢軍八旗。組織中,經常存在著一些“休克魚”員工,這些員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特別是一些有一定資曆、作出過一定貢獻、晉升到一定職位的老員工,自以為對組織有功,倚老賣老、坐享其成,缺乏曾經有過的競爭和拚搏精神,不僅不能成為組織改革創新的推力,反而阻礙了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作為組織,要建立完善競爭機製,形成適度壓力的工作氛圍,千方百計杜絕這種現象。作為員工,不管以前作出多大的業績,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強烈的進取精神, 不能養尊處優當“休克魚”。
4、有位便有危
任何崗位、職位,特別是關鍵崗位、領導職位,都擁有相應的職權,隻是大小不同而已。如果職權未受監督,極有可能被拿來謀取非法私利,從而給在位者帶來牢獄之災。很多一貫表現良好的人民公仆,被提升到重要領導崗位上後,抵禦不了權力和貪欲的誘惑,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權錢、權色交易,最後東窗事發,身敗名裂,給組織帶來經濟、政治和社會形象的損失,給個人和家庭帶來自由和親情的傷害。因此,在職場中,位置在某種程度上是危險之源,權力則是危險的導火索。
對待位置,對待提升,在位者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要知道職權僅僅是用來履行職責,而職位僅僅是用來創造業績的; 要構築職業道德的底線、防線,做到防微杜漸、警鍾長鳴。作為組織,應建立完善監督製約機製,使各個位置上的人互相監督和製約,將職權置於陽光之下。另外,還要做好選賢任能工作,選拔有高尚道德的人到各個位置上,並加強對員工的培養教育工作,做到“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盡最大可能減少危險、杜絕危險,既保護組織利益,也保護員工利益,如此,“則大有功之驗”。
總之,“有為”、“有位”、“有危”三者之間互相聯係、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企事業組織和員工要共同努力, 構建“有位”、“有為”、“有危”的良好氛圍, 使人才得其所, 才能得以發揮,職權受到監督, 創新不已、進取不休,開創事業發展的廣闊天地。□
(作者單位:安徽農墾十字鋪茶場)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