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彙率:中美能否越過這道檻兒(1 / 2)

事實上,外界關於人民幣彙率的爭執,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國內自主的彙率調整步伐。由於摻雜了更多美國因素,使中國彙率政策調整的自主行動,變成了某種帶有政治意味的博弈。

當前,美國政府、國會及主流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為中美關係的回暖蒙上了陰影。目前,人民幣彙率問題已經從經濟層麵上升到政治層麵,擾亂了中國自主的彙率調整步伐。人民幣彙率問題是否會成為中美之間一道越不過的檻兒?

人民幣低估40%,是事實嗎?

美國總統奧巴馬2月3日在民主黨參議院政策委員會會議上稱,人民幣對美元和其他主要貨幣的彙率都過低,這對國際貿易競爭造成影響。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滕和該所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國的彙率操縱使人民幣彙率按貿易加權計算低估25%,相對於美元低估40%;中國政府每天從外彙市場購入約10億美元,以阻止人民幣升值。美國國會參議員舒默和格雷厄姆在曆次國會發言和致函行政部門時,均采用人民幣彙率被低估40%的說法。

對於人民幣應升值的幅度,伯格斯滕認為,人民幣需要升值25%~40%,才能把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降至GDP的3%~4%,使美國經常賬戶赤字每年減少1000億~150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60萬~120萬個就業崗位,並推動美國“國家出口戰略”的實施。在具體操作上,伯格斯滕認為人民幣應以每年8%~10%的幅度升值較妥,因為中國經濟目前和未來10年都可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升值不會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誌武表示,人民幣應有一個比較快的升幅,一次性升值5%~10%應是合理的。這會緩解中國國內資產泡沫膨脹的趨勢,因為現在人民幣低估吸引很多熱錢流入,一旦人民幣升值,這種預期會越來越少。

美國此次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的施壓手段和策略方麵,除了通過國會、學者及白宮官員包括奧巴馬親自表態,以公開方式指責中國“操縱彙率”,逼迫人民幣升值外,還拉攏其他有關方麵共同對中國施壓。首先是歐洲,因為歐洲也與中國存在貿易摩擦,同樣存在增加就業機會的迫切需要;其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金融機構,在美國看來,通過施壓IMF,然後讓IMF施壓中國,“中國會發現抗拒IMF壓力比抗拒美方壓力要困難得多”;再次是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和韓國等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國,美國利用其輿論優勢,大肆宣揚這些國家同樣“受人民幣彙率低估”之害,如產品出口競爭力受打壓、貿易赤字等,誘使其共同就人民幣彙率問題向中國施壓。

打彙率牌一箭雙雕

與以往在彙率問題上施壓相似,這次美方的重要出發點仍是中美貿易失衡。然而,以往施壓時盡管中美貿易失衡也在不斷加劇,但美國經濟尚處於繁榮期,失業等問題遠沒有現在嚴重。當前,由於受到金融危機打擊,美國失業率持續高企,迄今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降低趨勢。為了減少失業,美國開始重新將目光轉向製造業。此外,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菲利普•;列維表示:“以前人們指出,赤字的好處是美國能從中國手中廉價借錢。美國目前陷入流動性陷阱(在此情況下,利率手段已無法推動支出),廉價借款對美國已沒有任何好處。”列維稱,隨著在華投資的美國企業發現在中國做生意的難度越來越大,目前美國政府在與中國進行對抗時,來自商界的阻力有所減輕。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具有重要的中美關係方麵的背景。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戈德斯坦認為,彙率問題重新獲得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高度關注有複雜原因,不隻是一個貨幣問題。戈德斯坦稱,中國有些做法令美國不安,比如穀歌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也未得到中國的合作,此外還有溫家寶總理在彙率問題上表明的最新立場。戈德斯坦認為,美國政府可能已對中美整體關係做出重新評估,認為中國在許多雙方可以合作的問題上未提供必要合作,這讓美國政府內部主張給中國更多時間進行彙率改革以換取中國在其他國際問題上合作的觀點失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