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寡頭新富豪:俄羅斯的時代標簽(1 / 2)

普京並沒有消滅寡頭階層,而隻是將他們的存在製度化,利用他們雄厚的資金參與俄羅斯建設,為俄羅斯複興服務。

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了2010年度資產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全球富豪榜。其中,俄羅斯62人上榜,與2009年的32人相比幾乎翻倍。鋼鐵業巨頭弗拉基米爾•;利辛以158億美元資產躍居俄羅斯首富,去年首富——工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退居第二。富豪榜的變化與俄羅斯經濟的複蘇直接相關。俄羅斯富豪多集中在資源、金融和地產領域。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俄羅斯在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的上榜人數驟減55人。隨著經濟複蘇,去年“落榜”的富豪們“卷土重來”。對此,一些俄羅斯人感歎,富豪數量的變化儼然成了俄羅斯經濟的晴雨表。實際上,梅—普治下的俄羅斯除了難以擺脫老寡頭的控製外,還湧現出許多新富豪。

“寡頭政治”的烙印

1992年起,俄羅斯開始了對原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的進程。五年後,俄羅斯通過證券私有化和貨幣私有化基本完成對原國有企業的改製。俄羅斯私有化的直接結果就是蘇聯幾代人積累的國家財富被一小撮腐敗官員和暴發戶掠奪一空,並造就了一批與葉利欽政權有著密切聯係的金融寡頭。這些掌握雄厚金融資本的金融寡頭在葉利欽的默許下,幹預俄羅斯政治,左右俄羅斯社會的政治走向,給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政壇深深打上了“寡頭政治”的烙印。

所謂“寡頭政治”就是一種由少數人統治的政治。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中控製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在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這種由金融寡頭幹政的“寡頭政治”形態十分明顯。在私有化過程中,以別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弗裏德曼、斯摩棱斯基、維諾格拉多夫和馬爾金等“七寡頭”為代表的金融寡頭通過巧取豪奪,瓜分國有資產,逐步控製了俄羅斯近半數的經濟資源。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這些金融寡頭開始表現出對俄羅斯政治生活的濃厚興趣。寡頭們的參政意願在急需政治力量支持的葉利欽那裏得到了實現。從此,無論是舉行總統選舉,還是解決涉及國家經濟改革和政府調整等重大問題時,都不乏金融寡頭台前的積極活動和幕後的暗箱操作。1996年俄羅斯總統選舉堪稱是葉利欽與金融寡頭聯袂主演的一場大戲。在葉利欽第一個執政任期,俄羅斯政治混亂、經濟蕭條,葉利欽幾乎喪失了俄羅斯民眾的支持。為了確保競選連任,葉利欽利用時任總統的執政地位,聯合金融寡頭控製的大眾傳媒,展開了一係列修複總統名譽的複雜宣傳工作。同時揭露對手的政治醜聞,通過暴露其生活作風問題搞臭對手。為了打擊俄共主席久加諾夫,獨立電視台等寡頭控製的媒體製造“恐共輿論”,如在第二輪投票前,大量播放蘇聯30年代“大清洗”的紀錄片,收到了絕佳的宣傳效果。別列佐夫斯基還撮合13名寡頭出資近3.5億美元作為葉利欽的競選經費。大選獲勝後,葉利欽投桃報李,給予寡頭們豐厚的政治回報,甚至將其吸納到政權的高層核心崗位,金融寡頭勢力進入全盛期。葉利欽政府甚至被國外媒體戲稱為金融寡頭們追逐財富和權力的名利場。

隻賺錢,不幹政

——新富豪的新特點

2000年3月,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入主克裏姆林宮以後,為了擺脫葉利欽時期“寡頭政治”的影響,普京推出了一係列“消滅寡頭階級”的鐵腕政策。經過一番權力與財富的較量,別列佐夫斯基等“七寡頭”或流亡海外,或鋃鐺入獄,或改頭換麵,葉利欽時期金融寡頭們的美好時光一去不複返。清理了這些“具有強烈政治野心”的老金融寡頭之後,普京贏得了俄羅斯老百姓的支持,逐步樹立起自己的政治威望。然而不久俄羅斯的老百姓驚奇地發現,在普京政權的周圍又出現了一批新的商業巨頭。鋼鐵業巨頭利辛、工業大亨普羅霍羅夫、金融及石油業大亨弗裏德曼、石油巨頭、英格蘭球會切爾西老板阿布拉莫維奇和鋁業大王傑列帕斯卡等巨頭的名字頻頻見諸報端。而且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俄羅斯新富豪的數量年年增加,排名不斷提升。事實證明,普京並沒有消滅寡頭階層,而隻是將他們的存在製度化,“馴化”他們俯首稱臣,利用他們雄厚的資金參與俄羅斯建設,為俄羅斯複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