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出蘿卜帶出泥”,民進黨很受傷;說不清道不白,似有難言之隱。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天王”級政治人物接連卷入“抓耙子”(國民黨情治機構的臥底)醜聞,不僅讓這些當事人的政治誠信備受質疑,也讓民進黨的形象飽受衝擊。可以說,幾個過去式的“抓耙子”卻讓一個現在式的民進黨轉型受著莫名的困擾。
“抓耙子”引起軒然大波
今年3月9日,台檢方就謝長廷控告邱毅等人誹謗其是“抓耙子”一案做出不起訴決定。檢方認為,謝長廷作為“總統”候選人應受到較高程度檢驗,該案屬於“可受公評事項”,並且,邱毅等人的說法有相當程度的可信度,無涉誹謗,因此做出不起訴決定。這一判決,使得謝長廷及民進黨內要角的“抓耙子”曆史再次曝光。
所謂“抓耙子”案,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的“總統”大選期間。當年2月是島內“總統”選舉最為激烈的時刻,台《壹周刊》登出一係列揭發謝長廷過去的“秘密身份”的報道,指稱謝曾長期充當情治部門“調查局”的線民,出賣民進黨前輩。隨後,有“曝料天王”之稱的國民黨“立委”邱毅召開記者會,指證謝長期充當出賣“黨外人士”的角色,且曾因“成績突出”而在1982年從時任“調查局長”阮成章手上獲得20萬元新台幣的“特殊貢獻獎”。前“調查局”成員李義雄也當場為邱毅背書。邱毅的這一指控讓謝的“政治忠誠度”與“政治人格”都受到社會各界強烈質疑,甚至衝擊到其“總統”選情。在此情形下,謝控告邱毅等人誹謗,企圖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在2008年與2009年兩次敗訴後,謝仍鍥而不舍,第三次提起訴訟,但結果仍以失敗告終。雖然按台灣法律規定,謝還有第四次提告權,但其結果已不言自明,因此,謝被迫宣布不再提告。然而,事態的發展已經由不得謝長廷,邱毅已反告謝長廷誣告。屆時,“抓耙子風波”可能還會再次上演,謝將麵臨吃不了兜著走的尷尬境地。
而讓謝更難受的是,當時除謝係子弟兵為他辯解外,他不但沒有感受到一絲黨內的溫暖,反而還受到黨內的一片嘲諷與謾罵。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等對此拒不評論,秘書長蘇嘉全一方麵表示,他“無法判斷謝長廷當時的情形”,另一方麵卻又要求大家理解當時國民黨的高壓統治形勢,反而是在讓人理解當時謝長廷做“抓耙子”的特殊時代背景。前主席林義雄麵對外界的質疑,僅表示“正反意見都有,大家可以自己判斷”。大老張俊宏則要求謝長廷澄清與“調查局”的關係,稱一直在等謝回應為什麼要拿這筆“獎金”。而“獨派”大老辜寬敏則公開批評謝長廷已經失去“政治人物的格”,並再次要求謝兌現自己的承諾,退出政壇,不要再參與五都選舉等政治活動。
前民進黨主席、“抓耙子”最大受害者之一的施明德,通過妻子之口,表示他至今仍對“抓耙子事件”覺得毛骨悚然,要求謝長廷不要回避問題實質,否則就是默認曾是幫助“外來的”蔣家政權迫害台灣人的“台奸”,“非常不道德”。施並進一步曝料,在當年“美麗島事件”的15位辯護律師中,至少兩人是“抓耙子”,且都當過黨主席。施的這一曝料,如同火上澆油,並使“抓耙子”由一人變成多人,“抓耙子風波”越滾越大。
“合理懷疑”推波助瀾
就在大家還在猜測到底誰是另一位“抓耙子”時,施明德又拋出了更讓人驚奇的話題。4月17日,施明德在“美麗島事件”被“軍法審判”30周年的紀念日舉辦還原當年庭審實錄的《叛亂•;遺囑》新書發表會。施稱,他對當年律師團組成及運作至今不解,並且,作為15位辯護律師主要成員的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人後來都成為“總統”、“行政院長”,卻不肯公布相關檔案,對他所提的要求成立專案小組與真相和解委員會的建議也不予理會,他據此合理懷疑,“辯護律師一定有特務、臥底,不可能隻有謝長廷一人,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他們都有問題”。
施明德的這番“合理懷疑”,一下子讓民進黨炸開了鍋,黨內各派係全部加入圍剿施明德、反駁“抓耙子”的行列。
身在獄中的陳水扁一方麵指責施還沉浸在舊時代,另一方麵將責任推給國民黨,指相關檔案密期已過,施應要求他的好朋友馬英九“解密”。扁係“立委”高誌鵬稱,既然施明德號稱“人權鬥士”,就應懂得無罪推定、有多少證據講多少話,否則就與當年的國民黨政權沒什麼不同,高還譏諷施明德是電影《無間道》看多了,施之所以現在曝陳水扁的料,是因為擔任律師的陳水扁當上了“總統”,而自己作為被告卻沒有當成,完全是“心有不甘,才會吃醋”。扁辦更發表四點聲明,指施明德稱陳水扁為“抓耙子”是“卑劣無恥之行徑”。而長期“挺扁”的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慶林也稱,今年4月17日剛好是解密年限到期之日,隻要馬英九點頭,整個事件應該能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