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會使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沒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國的經濟在那個時期就會狠狠地撞牆。到2020年,以我們的標準來看,它會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
錯批一人,誤增三億——中國人口學者在談論20世紀50年代批判經濟學家馬寅初《新人口論》時經常如此概括。70年代中國開始實施旨在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然而,很多事情吊詭之處就在於:有時奮力爬出泥潭,卻匆忙奔向沼澤;有時急於躲避一個陷阱,卻又落入另一個陷阱。中國好不容易剛從“馬爾薩斯陷阱”中艱難爬出,未曾想很快即落入“老齡化陷阱”。
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200多年前,一位名叫馬爾薩斯的英國牧師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名曰《人口原理》,描繪了英倫島國人口膨脹的可怕前景。200多年間,英國通過開拓殖民地、推進工業與技術革命以及發展自由貿易等綜合效應,安全繞過了“馬爾薩斯陷阱”。但始料未及的是,如今英國正遭遇“銀發浪潮”的襲擊,跌進了另外一個“老齡化陷阱”。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通行標準,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超過7%,或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便可被稱為老年型國家或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但由此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消極後果的確難以承受與應對。
人口專家研究揭示,一國如果希望人口數量保持長期穩定即“置換水平”,那麼每位婦女一生平均應該生育約2.1個子女。據美國人口普查局估計,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發達地區(以色列例外)都低於置換水平,歐洲隻有1.4。在整個世界,除了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以及多數伊斯蘭國家外,眾多國家的出生率低於置換水平。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估計得到聯合國報告的支持。2010年1月,聯合國公布的報告指出,目前不僅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整個世界的老齡化趨勢都在“史無前例地加快腳步”,並將對各國人民生活,包括儲蓄、消費、勞動力市場、退休金、稅收、醫療衛生、家庭組成和移民潮等各方麵產生重大影響。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將世界老齡化看成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銀發浪潮”席卷世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而“人口紅利”的消失則會產生係列經濟與社會影響。所謂“人口紅利”,通常是指一國在一定發展階段會形成一個有利於經濟增長的人口年齡結構,即未成年和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低,適齡勞動人口比重較大,從而為該國經濟增長提供較為充足的人力資源,促進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同時,由於人口老齡化高峰尚未到來,撫養與贍養負擔較輕,社會保障支出較少,儲蓄增加與財富積累速度較快。
日本的“銀發浪潮”以及由此引發的老齡化問題最為突出,形成了老齡化與少子化——家庭負擔沉重——經濟低迷的惡性循環。今天,65歲人口占日本總人口的21.5%,到2030年,每三人中就有一名是大於65歲的老人。到2050年,隨著出生率不斷降低,日本人口將從現在的1.27億縮減為8900萬。日本經濟富裕,社會發達,即便如此應對老齡化問題仍非常棘手。為了溫飽,不少老人竟願意躲進監獄。統計顯示,如今日本監獄裏60歲以上的犯人數量比10年前增長兩倍。老齡化和人口縮減不僅使日本失去經濟活力,更可能將日本推上失敗的邊緣。
2008年,中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12%以上。少兒人口絕對數呈大幅下降趨勢,1995年前後中國0~14歲人口絕對數達3.34億,2008年減少到2.52億。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將會達到3.2億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
一般而言,一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緩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因此當老齡化問題出現時,該國已經具備相當的經濟實力,能夠承受老齡化的挑戰。西方發達國家通常在人均GDP達到5000~10000美元才進入老年社會,富與老同步。但是,中國是在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社會尚不發達、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年社會,未富先老。
聯合國的報告強調,從沒有一個國家尚處在中國這樣的發展階段便開始老齡化。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絕大多數剛剛擺脫貧困,卻麵臨衰老。2010年1月,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會使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沒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國的經濟在那個時期就會狠狠地撞牆。到2020年,以我們的標準來看,它會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