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言辭交鋒(1 / 2)

輝煌的燈火和淡淡的目光,混雜在一起,投射在葉雲飛的身上。

葉雲飛做了個好整以暇的表情,抬起頭來,粲然一笑,徐徐道:“錦衣衛的布置似鬆實緊,其貌恢恢,疏而不漏,就說今晚的宴會吧,在樓外的院子裏至少隱藏了十三名高手,不知紀大人在下可曾說錯呢?”

紀綱淡淡一笑,道:“一人不差,剛好十三人。”

眾人立刻露出詫異神色,竊竊私語,讚歎葉雲飛的眼力,當然更為錦衣衛的能力畏懼,再聯係先前紀綱自負的話語,頓時暗自捏汗,想想近日可曾有什麼逾矩行徑,臉色陰晴不定。

葉雲飛接著道:“在應天安全方麵,紀大人深諳此道,駕輕就熟,如若我再贅述,反而有喧賓奪主,畫蛇添足的嫌疑,倒顯無趣了。”

朱瞻基點頭道:“有紀大人親自坐鎮指揮,相信應天也不會出什麼安全事故。”

葉雲飛心道,此言表麵讚同自己觀點,其實在暗諷紀綱,因為不久前就出現了刺殺朱棣的事情,雖然沒有得逞,但歸根到底還是紀綱失職。想到此處,突然想起夏染枝,想起她和刺殺現場留下的一模一樣的氣味,遂將目光遊走在夏染枝和紀綱身上。

紀綱顯然聽懂了朱瞻基的言外之意,仰天一笑,道:“從現在開始,若再有圖謀不軌犯上作亂的忤逆之徒,紀某一定親手將他千刀萬剮,直到皇太孫滿意為止。”他的目光由暖轉寒,嘴角微微上翹,兩道精芒直挺挺的投向朱瞻基。

朱瞻基泯然一笑,神情自若道:“紀大人有此心,我一定全力配合。”

葉雲飛心頭一凜,朱瞻基隻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在麵對紀綱這樣城府極深的人物時,表現得毫不遜色,一來一往中,沒有落在絲毫下風,同時又想到民間的傳聞,朱棣之所以不願廢太子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朱高熾有這樣的兒子。

場麵一時間頗為尷尬,在如此春意盎然的宴會上,居然談到這樣殺人如麻的事情,實在有些大煞風景。

夏染枝道:“武林大會屈指可待,染枝並非是什麼武林人士,自然對紀大人所說的話不甚理解。不過染枝又不想今晚的話題就此中斷,實在猶豫的很。”她終究是常年混跡在紙醉金迷中的歌女翹楚,言語有的放矢,雖說出對紀綱的自負感到不滿,但也格外委婉,沒有傷及紀綱的麵子,而且一句“猶豫的很”仿佛她真的內心很糾結,在為此煩惱。

葉雲飛表情怪異的看著夏染枝,總會不由自主的將她和刺殺朱棣的凶手聯係在一起,此刻聽聞此言,更有種說不出的錯覺:夏染枝是在故意逃避紀綱談及刺客的話題嗎?

朱高煦目光一冷,接著淡淡而笑,冷峻的目光配合略顯詭異的笑容,讓人看著心驚肉顫,極不舒服,他越笑越大,目光越來越冷,看著對坐的朱瞻基,道:“既然染枝姑娘不愛聽此話題,不如我們將此話題放大,學一學真正的魏晉風度。”

朱瞻基年輕俊朗的臉上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輕鬆道:“請二叔明示。”

朱高煦道:“就討論一番應天在整個大明的戰略意義吧。”

眾人轟然一聲,接著立刻安靜下來,顯然進入了各自的思索中。

葉雲飛此時才發現自己來參加這個宴會是多麼失敗的決定,應天的戰略意義?莫說自己從不關心此點,就算真的對此了如指掌,把一國京城安慰做為宴會談資,也不知有多少人敢真的開口侃侃而談。再默默環視眾人,發現外廳之人大多一臉狐疑,更加應正了自己的推測。

朱瞻基欣然點頭,轉頭向外廳,道:“今晚諸位各抒己見,不必有所顧忌,若言之有理,定當嘉獎。”

胭脂抿嘴一笑,道:“胭脂一想到下麵諸位大人揮斥方遒的言辭,就倍感期待。”

朱高燧樂嗬嗬的看著胭脂,目光貪婪道:“諸位聽見了嗎,胭脂姑娘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可不要讓她失望哦。”

眾人淡淡而笑,氣氛又逐漸變得輕鬆起來,盡管他們即將談論的話題頗為沉重。

朱瞻基巡視一周,饒有興趣的問:“那麼,誰先發言呢?”

場麵立刻安靜下來,眾人低頭不語,大家心裏都清楚,第一個發言者,不管正確與否,都會成為眾矢之的。

此時,與葉雲飛鄰席的楊溥發出沉穩聲音:“既然大家都不願第一個發言,我楊溥就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淺見吧。”

朱瞻基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道:“願聞楊先生高見。”

楊溥立刻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道:“江南自古富庶之地,玉米之鄉,航運縱橫,無論是經濟實力,交通建設,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而江南又是充滿才情之地,舊時風流如周公瑾,美豔有大小喬,其後謝安謝玄更是千古人物,還有魏晉第一才女謝道韞也是江南佳人,說近點,高啟、楊基、張羽、徐賁之人哪一個不是才情縱橫之輩,如此說來,江南可謂人傑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