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修煉職場識人——戴好透視鏡去上班(4)(1 / 2)

識別潛在的人才

識才,不僅要看到那些鋒芒畢露者,更要注意尋找那些暫時默默無聞和表麵上平淡無奇,實則卻很有才華和發展前途的人才。

顯露的人才如同人人關注的上林之花,錦繡燦爛,蜚聲世間,都欲得而用之。潛在人才則有如待琢之玉,似塵土中的黃金,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是獨具慧眼的識才者是難以發現的。千裏馬之所以能在窮鄉僻壤、山路泥濘之中、鹽車重載之下被發現,是因為幸遇善於相馬的伯樂。千裏馬如果沒有遇到伯樂,恐怕要終身固守在槽櫪之中,永無出頭之日。許多潛在人才都是在被“伯樂”相中,又為其創造了一個展示才華、發展成長的機會後,才獲得成功的。

企業家欲想較多較好較快地識別和發現潛在人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聽其言辨其心誌

潛在人才都是尚未得誌,他們在公開場合說假話、官話的極少,他們的話絕大多數是在自由場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帶“顏色”的本質之言,因而就更能真實地反映他們真實的思想感情。

觀其行看其追求

一個人的行為體現著一個人的追求。一個講究吃喝打扮的人,所追求的是口舌之福和衣著之麗;一個善於請客送禮的人,所追求的是吃小虧占大便宜;一個幹工作不認真,伺候領導卻十分周到殷勤的人,所追求的是個人私利。任何一個人一旦進入了自己希望進入的角色,就會為了保住角色而多多少少帶點“裝扮相”。隻有潛伏在一般人中的人才,才既無失去角色的擔心,又不刻意尋找表現自己的機會,所以,他們一切言行都比較純樸自然。企業家如果能在一個人才毫無裝扮的情況下透視出他的“真跡”,而且這種“真跡”又包含和表現出某種可貴之處,那麼大膽啟用這種人才,是十分可靠的。

析其能辨其才華

潛在人才雖處於成長發展階段,有的甚至處在成才的初始時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質。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略,或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貴品格,或有“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之舉,或有“雛鳳清於老鳳聲”的過人之處。

總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處,否則就稱不上人才。一位善識人才的“伯樂”,正是要在“千裏馬”無處施展拳腳之時識別出他與一般“馬匹”的不同,如果是“千裏馬”已在馳騁騰越之中表現出英姿,何用“伯樂”識別?

從辯論中識人

通過辯論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才學高低和真假。領導者在量才用人時,如果能製造機會,引發一場爭論,讓大家唇槍舌劍一番,自己“隔岸觀火”,很容易衡量出各下屬才學的深淺高低。

說得別人心悅誠服與說得別人啞口無言的人

有一類人在與人辯論時,總是講道理、擺事實,道理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得人心服口服。這類人思路清晰,看問題能抓住本質,反應也快,而且態度從容,不疾不徐、不緊不慢,有娓娓道來之勢,為人做事有理有據有節,分寸把握得很準。這種類型的人從從容容、穩健大方而能機巧變通,可擔大任。

另有一類人在爭論中也能取勝,往往說得人家啞口無言,或者說得別人拂袖而去,不願再和他爭論。這種人多是靠言辭犀利尖銳而戰勝對方的。他們目光犀利,能迅速抓住別人講話的漏洞反駁,窮追猛打讓對方手忙腳亂。他們神采飛揚、妙語如花,又能博得眾人的一些歡笑和點頭。但因以對方的不足為己方論據不能正確全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因此對方雖敗而不服。這種人活潑、機智敏捷、反應迅速,憑巧舌能把錯說成對,黑說成白,盡管對方明知他無理,卻在一時之間駁不倒他。他們是業務、外交、法律界好手。但要注意他輕浮不穩的毛病,當心聰明反被聰明誤,應引導他們學會平心靜氣來踏踏實實工作與思考,培養浩然正氣,方可成大器。

善於尋找話題與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人

善於與人交談的這類人,當發現彼此觀點相悖時,會立刻轉移話題,用巧妙的方式不斷試探,或采用迂回戰術,逐漸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回到主題上去。

這類人富於機智,容易獲得大家的好感,而且意誌堅定,善於思考和察言觀色,想盡辦法去實現自己的計劃,敢說敢做,且有力量堅持到成功。他們用心智做事,很適合擔任社會職務。

不善於交談的這類人,說話時往往處於被動位置,公式化地一問一答,或者說些模棱兩可的應酬話。一旦談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上,立刻變成了另一個人似的,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語若滾珠,甚至會激動起來,仿佛於寂寞之中遇到知音。聽者也能從中獲得許多有用的東西。這類人對生活有激情,苦苦鑽研自己的興趣所在,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他們不喜歡熱鬧地方,而愛清靜自處,生活欲望也比較清淡,適合於搞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