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修煉職場識人——戴好透視鏡去上班(3)(1 / 3)

同樣都是幹事積極,勁頭十足,有些人隻是在瞎胡鬧,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實什麼成就也沒有。而有些人則卓有成效,一件一件的事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成績斐然。同樣都是能言善道,有些人隻是在空口說白話,雖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若要真把什麼事情交給他們,則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而另一些人則說話算數,說到做到,辦起事情來相當的可靠。

有些人缺乏定性,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令人捉摸不透。對於這類人,最好不要信任他們,否則也隻能是自吞苦果。作為領導,千萬不要期待完美無缺的人,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現實中都是行不通的。領導用人,貴在知人長短,取其所長,避其所短,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為公司作出最大的貢獻。

從品德探析下屬人格

品德是一種內在的結果在外部的表現,也是了解一個人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從生活的實踐中檢驗一個人的品德,是看人的標誌。

何謂品德,它是人類充實內心世界的精神結晶。人的品德和人的命運一樣,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道德、誠信的總和,是修身養性的結果。人們對品格優秀的人,在思想中總有這樣的印象:他們在任何場合中,都會顯示出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行為約束力。

法國銀行家萊菲斯特沒有發跡前,因為找不到工作,隻好賦閑在家。有一天,他鼓足勇氣來到一家大銀行找董事長求職,可是一見麵便被董事長拒絕了。

他的這種經曆已經是第五十二次了。萊菲斯特沮喪地走出銀行,不小心被地上的一根大頭針紮傷了腳。“誰都跟我作對!”他憤憤地說道。轉而他又想,不能再叫它紮傷別人了,就隨手把大頭針撿了起來。

誰想,萊菲斯特第二天竟收到了銀行錄用他的通知書。他在激動之餘又有些迷惑:不是已被拒絕了嗎?

原來,就在他蹲下拾起大頭針的那三秒鍾,董事長看在了眼裏,董事長根據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認為他是個謹慎細致而能為他人著想的人,於是便改變主意雇用了他。

萊菲斯特就在這家銀行起步,後來成了法國銀行大王。

萊菲斯特的機遇表麵上隻因拾起一根針,看似偶然,但他在自己落魄之時能保持良好的行為,說明他品德情操十分高尚。

那位從細微處見精神的董事長更是一位識人高手,是他發現了萊菲斯特這匹千裏馬。萊菲斯特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位董事長看人的獨到之處。日本一位著名的商店經理林江健雄曾經說:“有些人生來就有與人交往的天性,他們無論對人對己,處世待人,舉手投足與言談行為都很自然得體,毫不費力便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可有些人便沒有這種天賦,他們必須加以努力,才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但不論是天生的還是努力的,他們的結果無非是博得他人的善意,而那獲得善意的種種途徑和方法,便是‘人格’的發展。”

隻有健全的人格魅力,才能獲得人們的喜愛。因此,世間凡是智者賢人,常把人格的特征竭力地表現出來。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也都要一分為二區別對待。但這絕不是說,人就沒有差別,沒有辦法區分,因而也就沒有辦法區別對待使用了。恰恰相反,人的優點與缺點之大小多少實在有著極大的差別。有的人有大德有小過因而可諒可用;相反,有的人則是缺大德因而不可信、不可用而必須提防之壓製之。看人就要從品德出發,認知他們優劣的所在。

識破下屬的真麵目

人世間有許多假象,人身上也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東西,看似優點,實則致命之缺點。知人識人者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認識和發現具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不會魚目混珠。

華而不實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初一接觸,很容易給人留下好印象,並被當作一個知識豐富,又善於表達的人看待。

但是,需要分辨這類人是不是華而不實的人,他們往往是善於言談,而且能將許多時髦理論掛在嘴上,迷惑許多識辨力差、知識貧乏的人。

貌似博學的人

這一類的人多少有一些才華,也能泛泛談及其他各門各類的知識,但是博而不精、駁雜不純,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這類人大多是青少年時讀了些書,興趣愛好都很廣泛,但是因為小聰明或者是學習條件與環境的限製,終未能更上一層樓,去學習更精專、更廣博的東西。待學習的黃金年齡一過,雖有精專的意願,但是已力不從心,最終學識停留在少年時代的水平上,不能再進一步。即便有這樣那樣的深造環境,由於意誌力軟弱,也隻得到一些新知識的皮毛。

不懂裝懂的人

不懂裝懂的這類人,生活中著實不少,尤其以成年之後為甚,完全是因為愛麵子、怕人嘲笑的緣故。公司中有這種不懂裝懂者是可怕的,他們會因不懂裝懂,給企業帶來許多損失,尤其是技術上的;還有一類不懂裝懂者,是為了迎合討好某人。這種情況有的是違心而為,在那種特殊場合下不得不如此;有的則是拍馬屁,一味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