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之思

邊緣思想

作者:金一南

領導者的判斷出錯,勝利的希望就會渺茫。盡管世上無人不犯錯,但一定要避免關鍵時刻、關鍵人物的戰略思維出錯

是什麼決定成敗

有人說機遇決定成敗;有人說實力決定成敗;有人說戰略決定成敗;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人們無不在根據自己的成長經驗闡述各自領悟的道理。

還是應該聽聽那些真正的勝利者的說法。

1947年年底,在總結華東作戰情況時陳毅同誌說:“我們比戰術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場動作、內務管理、戰鬥動作等。我們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則愈強。如旅以上戰役組織比人家強,縱隊更強,野戰司令部又更強;到了統帥部的戰略指導,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陳毅同誌概括出了一個以前我們未曾認識深透的道理。解放戰爭初期的華東戰場麵臨的敵軍壓力最為巨大,取得的勝利卻也最為重大。為什麼能夠如此?原因就是陳毅同誌講的這段話。雖然我們“愈往下比愈差”,但我們“愈往上比則愈強”。這就是我們在國內革命戰爭中取勝的重要緣由。陳毅同誌說:“一年來自衛戰爭的勝利,首先是戰略上的勝利。雖然我們打勝仗靠同誌們不怕犧牲流血的精神和大炮機槍,但主要是靠統帥部、陝北總部、毛主席的戰略指導。”

這就不僅僅是華東野戰軍了,而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失敗到勝利的一個法寶。當然有主義的正確、作戰的勇敢、群眾的擁護,但僅僅有這些還不夠,還必須具有“愈往上比則愈強”這一領導層特有的戰略思維和戰略運籌優勢。所以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闡述道:“說戰略勝利取決於戰術勝利的這種意見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意見沒有看見戰爭的勝敗的主要和首先的問題,是對於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

這就是很多美國人至今也搞不明白的問題:為什麼當年在越南戰場上的每一場具體戰鬥似乎都沒有輸,但戰役戰術勝利堆成的卻是戰略失敗,最後不得不萬分狼狽地撤出。正因為搞不明白,所以總在不斷地犯錯——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就在那裏頑強地向每一個卷入方證明,戰術成功遠遠不等於戰略成功。

戰略思維——尤其是領導層戰略思維的重要性,在這裏被空前地凸現出來了。若想得勝,就一定要避免對“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一個人與一個國家一樣,要想不犯錯很難,重要的是少出錯,尤其要避免關鍵時刻、關鍵人物的戰略思維出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斯大林的戰略思維就出現了問題。他以為憑借一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有3至4年的時間進行戰爭準備,未料想1年多時間希特勒就發動了侵略戰爭。當所有征候已經極其明顯時,斯大林就是不相信戰爭迫在眉睫。他不但未作出相應部署,還要求一線部隊按兵不動,“不給對方提供挑起戰爭的口實”,致使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極其重大。俄羅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安·阿·科科申在其《戰略領導論》一書中說:“偉大的衛國戰爭前夕及其初期,國防指揮體係最薄弱的環節是最高軍事政治核心(最高戰略核心)。”戰略思維出現問題,最高戰略核心竟然成為國家體係中“最薄弱的環節”,其中的教訓不可謂不重大。蘇聯陸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在戰爭結束後說:“在戰爭的頭幾個月,斯大林表現出對戰略籌劃的準備不足。經曆了一係列嚴重失敗和付出慘重的代價之後,他完成了作為一位戰爭指揮者的成長過程。”因此,當我們在窗明幾淨的學術報告廳裏概括戰略思維的整體性、全麵性、穿透性、預見性、深刻性、徹底性、關聯性、辯證性,如此等等之時,一定不要忘記戰略思維的艱巨性和關鍵性。因其關鍵,所以艱巨;因其艱巨,所以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