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移都關中 第一百一十一節(1 / 1)

高祖處理完奏章,把張良宣來。張良功成名就後,想學春秋範蠡,遂有了隱退的想法,並在關中終南山找好了修煉的洞廬。高祖見了張良,還沒有等他下跪施禮,急忙伸手拉著他坐在了榻上,說:“朕宣先生來,不為別事,是因為近日有婁敬、陸賈等人上奏,勸說朕移都關中,朕也有此意,但還是拿不準,還請教先生裁決。”張良立即給高祖跪拜答道:“臣感謝陛下的信任,臣當肝腦塗地,竭力效忠。”高祖微笑著說:“你我就不必客氣了,不必拘禮,有啥說啥。”張良說:“洛陽雖有險阻,但地處中州,四麵受敵,非用武之地也。而關中左有崤函,右有隴蜀,三麵據險,且東有函穀天下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古由西向東,順勢而下,所向披靡。陸賈所說齊地要緊,確實如此,陛下不可不慎重決斷,非陛下親子親孫,決不可為齊王……”“好,朕就依先生言。”高祖大喜,更堅定了移都關中的意圖。緊接著下了兩道聖旨:移都關中鹹陽,命蕭何立即監修宮闕。同時,命令洛陽十萬富戶一律遷移關中,不得推辭,凡違反命令者,不但沒收全部家財,還要將家人全部充軍邊關;封劉肥為齊王,凡是講齊語的地方,盡歸齊國。同時,派遣曹參擔任齊國相國,委任駟鈞為將軍、監國。這樣一來,整個洛陽城沸騰了,一片繁忙景象。高祖選擇吉日移都關中,命朝廷官員各負其責,排齊儀仗隊伍,擺好法駕,高祖奉著太上皇,偕皇後、後妃、太子等出宮乘輦,由東向西進發。群臣雖然不情願,但又不敢抗旨,隻好憋著氣隨行了。也有由西向東的人群,這便是劉肥一家,他們是從洛陽到齊地上任。明人一看就知道高祖偏向劉肥,不僅劉肥是第一個劉姓家族的人被封王,而且齊地都知道是物產豐饒的地方,高祖之所以把韓信的齊王免了,就是給自己的兒子留著。從某種程度上講,齊王的地位不亞於太子的地位,齊地在全國的影響力就是第二個關中。不過,好像劉肥家人並不特別歡喜,駟思甚至愁眉苦臉的樣子,坐在馬車上,一路抹淚,仔細的人發覺,在劉肥的妻妾、兒女中,唯獨少了二公子劉章。劉章在家人東行的時候,獨自一人踏上了去楚國的路程。其實,劉章去楚國並不是他自己的本意,而是高祖的口諭。駟思聽了堅決反對,立即大哭大鬧了起來。按說,楚國有韓信為王,劉章也曾與他有過合作,但恰恰這時候,傳言韓信要起兵造反,在這個時候派劉章去楚國,很可能被劫持當作人質,也有可能遭到暗殺。駟思哭著找高祖求情,劉肥怕她惹事,當夜自己去了高祖寢宮。高祖正在洗腳,見劉肥進來,陰鬱著臉不說話,沒好氣地問:“這麼晚了,你來幹什麼?”“沒……沒什麼事。”劉肥要不是因為夫人的逼迫,他實在說不出口,他了解父皇的脾氣,發起火來很嚇人。“你沒事跑到朕這兒幹嘛?看你陰沉著臉,吞吞吐吐的,是你娘死了?”“沒沒……”劉肥急忙揮手答道:“我娘好著呢。”“那有什麼事?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劉肥硬著頭皮說:“還,還不是因為章兒的事情。”“他怎麼了?去楚國啟程了沒有?”“他,他娘……又哭又鬧的,兒臣擔心他去了楚國……”“擔心什麼?現在天下歸漢,哪裏不是王道樂土?”“現在瘋傳韓信要造反,兒臣怕……求父皇……”還沒等劉肥把話說完,高祖把洗腳盆一腳踢翻了,“混賬東西,你真是無用!還有臉來求朕,你不覺著自己丟人嗎?嗯!?”“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兒臣知錯了……”劉肥也不顧地上有水了,慌忙跪在地上連連磕頭求饒。“哼。”高祖剛要站起來,嚇得太監、宮女趕快過來服侍,有的給擦腳,有的吸水,有的重新換上了洗腳水。高祖依然怒氣未消,指著劉肥罵道:“你也不想想,朕都將漢王劍賞賜給楚王了,給了他至高無上的榮耀,他還能背叛朕嗎?純屬造謠,你也信了,見風就是雨,簡直就是豬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