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她的母家在她喪期未過(1 / 2)

“香琬,幸虧有你這樣勸著本宮,本宮這心裏才能舒服些。隻不過你能如此大度,可有些人的母家卻不能像你這樣,皇上突然將這事交給本宮,本宮實在是頭疼得很!”

“什麼事情?皇後姐姐大可說出來,興許臣妾可以幫您想一想法子。”

用目光屏退了青蕊,提起此事來,皇後才展露出來的笑容就又被一臉愁容遮住。

“前幾日孝獻皇後下葬之後,董鄂府上的幾位兄長以給皇上寫請安折子的名義,說是他們知道孝獻皇後生前深受恩寵,唯恐孝獻皇後驟然仙逝,皇上會傷心不已,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求將孝獻皇後的族妹送入宮裏來,哪怕是做養心殿的端茶宮女也可以。”

“什麼?這不是胡鬧嗎?皇後姐姐有所不知,孝獻皇後去世那一日,在承乾宮寢殿裏,她將自己生前做的惡事一氣告訴了臣妾,恰巧被隨後趕到的皇上聽了個清清楚楚,臣妾說句大不敬的話,皇上對孝獻皇後,實在是仁義盡致,這麼些日子過去了,估計連一絲絲餘情也消失殆盡了,她的母家怎可在她喪期還未過時,就急著提出這個要求呢?”

眾人皆知,因著孝獻皇後初入宮之時,深受皇上垂憐,她的父親鄂碩晉內大臣,後又在她冊封為皇貴妃時,晉封三等伯,而他的兄長費揚古得以跟隨安親王四處征戰,也在去年冬天被皇上封為一等大將軍。

董鄂家本籍籍無名,因著孝獻皇後,在朝廷中的地位可謂是步步高升。

他們現在執意要將族女送入宮來,無非是妄想著繼續延續孝獻皇後在世時的榮耀罷了。

想到這裏,香琬不禁心裏一聲冷笑,說什麼孝獻皇後出生名門,從小就被董鄂家奉為掌上明珠,養尊處優地精心養在深閨之中,不想她的孝期還未過,她的母家就想要趁熱打鐵,安插新人進宮來伺候了。

“皇上當真知道了她的哪些惡事?怪不得平日裏皇上那樣愛作文章來抒發心懷,在她死後,卻未提一筆,估計是從心裏對她失望至極了,這才將這件事交給本宮處理,皇上的意思是要本宮自己決定,同意她入宮也可,不同意推了也可,隻是本宮總覺得這事沒有皇上說的那樣簡單。”

“皇後姐姐聖明,費揚古大將軍近年來南北征戰,在軍中有一定的威信,若是此事不順從他們,恐怕會引起小範圍的躁動,再者孝獻皇後驟然去世,死因不明,他們董鄂家一定會心有怨言,之所以隱忍不發,就是為了將這董家族女塞進宮裏,若是連這個願望都得不到滿足,臣妾想著,皇上應該要接到更多的請安折子了。”

事到如今,香琬心心念念的就是照顧到皇上脆弱的心情。

心累地撫著額頭,“本宮貴為皇後,按理來說,應該為皇上張羅選秀、納妃等事宜,隻是這才剛走了一個孝獻皇後,就又再來一個姓董的,本宮實在不想這後宮從此以後姓了她們董家,哪有趁著女兒去世就送族女進來的?真是強詞奪理。”

香琬知道皇後的心結,香琬與寧貴妃都同時育有一子,養有一女,寧貴妃出生蒙古世家,作為蒙古妃,身份更顯高貴,可是自始至終都沒有攀到位同副後的皇貴妃位置,也隻有孝獻皇後生前身後,都給皇後造成了無盡的威脅。

她不想再迎董家女入宮也在情理之中。

隻是,很多事情,並非能夠按照個人的意願來處理。

皇後打心底裏想不同意這樁親事,但既然喊了香琬來商量,那就是還在猶豫階段,就如皇上一樣,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最後隻好將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了皇後。

微微一思忖,香琬的心裏便有了計較,端起香茶,慢悠悠地抿了一口,她風淡雲輕地說出了一個極為令皇後震驚的建議:“臣妾覺得,皇後姐姐該順著皇上的心意,同意董家女入宮,如此方可令孝獻皇後二嫁皇上,進宮後作惡多端,活活氣死自己等這一係列醜聞從此戛然而止。”

她一字一頓地說著,卻字字珠璣,重重敲中皇後的心房。

“迎了她入宮,宮外那些紛紛擾擾的流言蜚語就會被有力打散,她母家隻一味地以為皇上寵孝獻皇後到了極致,現在伊人已逝,妄想著找一個和她模樣有些相似的代替品進來,皇上顧念舊情,總會愛屋及烏,她們董鄂家說不定從此以後還可以扶搖直上呢,實際上……”

香琬翻了翻眼皮,想要賣一個關子,因而並沒有繼續說下去。

倒是皇後恍然大悟,拊掌叫好,“實際上,本宮許了董家女進宮,也照樣可以趁著這次機會,再挑選幾個人進宮,如此一來不僅堵住了悠悠眾口,而且充盈了後宮,新人多了,皇上自然不會隻將注意力集中在董家女身上,到頭來隻會讓他們的癡心妄想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