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7月30日。2007年的這一天,英格瑪·伯格曼導演與安東尼奧尼兩位大導演同年同月同日去世;1947年的這一天,阿諾·施瓦辛格出生,生日快樂!1992年的這一天,中國正式加入《世界版權公約》。
偉大的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去世
英格瑪·伯格曼沒有在美國導演過電影,沒有導演過好萊塢電影,所以他可能不被年輕人熟悉,因為年輕的一代都是看著好萊塢電影長大的,是看著施瓦辛格的電影長大的,但英格瑪·伯格曼應該算是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實際上電影除了娛樂功能以外,還是一門藝術。世界電影史上有很多大導演都不是在好萊塢拍電影的,包括美國的一些載入史冊的大導演,但他們依然推動了電影藝術的發展,他們的名字依然載入了世界電影史。美國電影嚴格地說分成了好萊塢電影流派和紐約電影流派,紐約電影流派就是把電影作為藝術作品的那個流派,而好萊塢電影流派是把電影作為工業產品以及娛樂產品的流派。在美國的紐約派大導演中,每一個人幾乎都受到了英格瑪·伯格曼導演的影響,如紐約派大導演伍迪·艾倫。英格瑪·伯格曼導演可以說是把存在主義融入電影中的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他一生拍了六十多部電影,他的電影風格是典型的存在主義,在電影中講的都是信仰的喪失、人類的孤單、存在主義等等。
我當年學電影的時候,曾經在電影資料館裏坐了一個星期,把英格瑪·伯格曼導演的電影全部看了一遍。其實不光是我,每一個學電影的,不管你是在美國的電影學院,還是在中國的電影學院,或者在波蘭的電影學院,更不用說在瑞典的電影學院(英格瑪·伯格曼是瑞典人),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都是必須學習的。我在看了英格瑪·伯格曼所有的電影之後,覺得他最好的電影跟在電影史上大家公認的那幾部電影還不太一樣,大家一般公認英格瑪·伯格曼最好的電影有《第七封印》《野草莓》《呼喊與細語》等等,我最喜歡的他的電影是《夏夜的微笑》。可能我是一個比較溫暖的人,我比較小資而溫暖,我沒有那麼強烈的那種絕望感,所以我看《第七封印》的時候,就覺得這部電影太絕望了,包括後來的《芬妮與亞曆山大》《呼喊與細語》,我都覺得太殘酷了。這可能也是我始終成不了大師的原因,因為我隻能拍拍我自己喜歡的那些小玩意兒,而大師得有殘酷的態度去麵對世界、麵對自己。伯格曼的電影充滿了那種絕望的基調,大家如果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好別去看,心情好的時候看兩部還不錯。
尤其我推薦大家去看《夏夜的微笑》,這是一部沒有後期那麼絕望的電影,還是挺美好的。
伯格曼一生之勤奮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他一生拍了六十二部電影,導演了一百七十部舞台劇。伯格曼在瑞典不光以大導演成名,他還是一個傑出的舞台藝術家,他導演的戲劇是瑞典最主要的文化代表之一。英格瑪·伯格曼長期合作的那些電影演員,實際上就是在劇院裏那些演出他戲劇的演員。大的導演通常都會這樣,他就是喜歡這幾個演員,就一直帶著這幾個演員演,除了在好萊塢成功地和瑞典大明星英格麗·褒曼合作過一部電影之外,其他的電影基本上用的都是舞台劇中的那些演員。英格麗·褒曼是一直演好萊塢的那種商業電影的,回到祖國瑞典的時候,英格麗·褒曼已經很老了,她和英格瑪·伯格曼——兩位瑞典世界級的大明星,曾經合作過一部電影,但是並不是很成功。
伯格曼曾寫過一本書,我看過不同的版本,翻譯成中文有的叫《鏡與燈》,有的叫《魔燈》,那是伯格曼導演寫的自傳。這部自傳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甚至比他的電影給我的影響更深。在這部自傳中,他有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說教堂倒了,大家都看見了,可是有很多人就到處去喊教堂倒了、教堂倒了……
敲鑼打鼓地到處去說,你知道嗎?教堂倒了,你知道嗎?告訴你教堂倒了啊,好絕望,好絕望。那些連教堂倒了的轟然大響都沒有聽見的人,能聽見你的一點兒呐喊嗎?教堂倒了是多麼大的聲響,那些人沒聽見,他們就是聾子。你就不要再去到處喊說教堂倒了,你應該去做什麼呢?應該俯身去撿起一塊磚,再撿起一塊磚,雖然你知道這個教堂不可能在你手裏再建起來,但是你總是要做一點兒努力,哪怕砌一塊磚……這段話給了我特別大的衝擊,每一個做藝術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非常依賴於前輩大師的燈塔。伯格曼導演就是這樣的燈塔,不光是我,包括伍迪·艾倫,包括日本很多大導演,都把伯格曼導演視作燈塔。《魔燈》這本書當時給了我重大的影響,後來我就非常不願意寫,或者不願意去拍那些呐喊的東西,因為我覺得伯格曼導演說的對,那些連教堂倒了都沒有聽見的人,他們就是聾子,你衝他呐喊,你的聲音還沒有教堂倒的聲音大,他們能聽得到嗎?那你應該去幹什麼呢?你應該去寫一些人性的美好,寫一些溫暖、純良的東西,所以包括我自己寫的音樂,都是那種比較溫暖的東西,我從來不去寫那些呐喊的東西。當時在北京,我還跟做搖滾樂的人做過一次辯論,大家知道搖滾樂就是去呐喊,但是你能叫醒誰呢?你還不如去寫一些溫暖純良、人性美好的東西,慢慢地再把教堂的磚一塊一塊地重新砌起來,因為所謂教堂代表的就是敬仰,其實都是最美好的東西。伯格曼這本書帶給了我重大影響,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現在的版本。如果搜《魔燈》的話,可能也會搜到另一個中文版本,所有讀藝術、搞藝術的年輕人,都應該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