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達成《削減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條約》
1991年美蘇達成《削減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條約》,這個條約貫穿了整個冷戰時代。大家知道,冷戰是有史以來兩個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集團——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的對峙。這種軍事對峙還不如真正的戰爭,戰爭打完了就能分出勝負,咱們就能和平建設。軍事對峙期間幹什麼?那就是軍備競賽,為了打贏對方,要不停地研製和生產新的武器,你研製新的武器,我也研製;你生產新的武器,我生產得比你還多。最後美蘇手裏都各自擁有上萬個核彈頭,毀滅一個國家有幾百個核彈頭就夠了,這麼多的核武器,雙方都能毀滅世界兩三次。所以最終都到了這個地步,大家說再這麼弄下去,兩邊的人民都別生活了,就全成軍備競賽了。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蘇就決定咱們坐下來談談吧。尤其是在1962
年古巴危機的時候,雙方正麵較量過一次,全麵核大戰處於一觸即發的高危狀態。但是,美蘇雙方誰也不敢率先按下手中那個核按鈕,發動核戰爭。後來兩邊一想,反正我們也不敢按這個按鈕,你也不敢,我也不敢,那咱還花那麼多錢,生產那麼多核武器幹嗎?有現在這些就夠了,咱還不如省點兒錢幹點兒別的,那咱們來商量商量吧。所以古巴危機之後,從1963年開始,美蘇就開始了漫長的談判。首先是在1968年簽訂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然後經過艱難的談判,又在1972年簽訂了《美蘇關於限製反彈道導彈係統條約》以及限製進攻性戰略武器的臨時協定,將美蘇雙方擁有的進攻性洲際導彈數量凍結在現有水平上。大家知道,反彈道導彈是一種強大的防空導彈,那個東西成本高極了,比打飛機的導彈貴多了,美蘇兩邊到後來都負擔不起,於是雙方就先簽了一個反彈道導彈條約,限製反彈道導彈的生產。
後來兩邊又開始商量這個中程導彈,美蘇雙方除了擁有射程達一萬多公裏的遠程導彈外,還在歐洲部署了大量中程導彈,美國的叫潘興,蘇聯的叫SS-22,又花了很多錢。後來雙方覺得有遠程導彈就行了,我從本土也能打你,我幹嗎還花錢在這兒弄這個中程導彈。於是又經過漫長的談判,雙方在1987
年時達成了一個協議,把中程導彈也銷毀了,銷毀中程戰略核導彈是削減核武器的重要一步。
最後美蘇越來越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咱倆共管吧,原來叫你死我活,要不你來當大哥,要不我來當大哥。蘇聯的戰略於是就從我要打敗你自己當大哥,變成了企圖和美國共同管理這個世界,我管我這攤、你管你這攤就完了。雙方又開始談,談到最後,在1991年7月31日簽署了協議。其實這協議簽了已經沒用了,大家知道1991年就是蘇聯解體那一年,那年冬天蘇聯就解體了,蘇聯解體以後等於這個條約也沒什麼用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核武器,俄羅斯後來的國力跟美國已經不能比了,最後冷戰結束變成了隻有美國一個大哥。蘇聯大批的戰略核武器也用不著削減,因為實在沒錢維護,所有的戰略核潛艇全都生了鏽放在那兒,蘇聯的戰略轟炸機有的在烏克蘭,有的在哈薩克斯坦,蘇聯解體以後也不用跟美國再搞什麼條約、協議,自己已經不行了。後來,美國還很高興地出錢幫俄羅斯把在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的核武器都銷毀了。
今天這個世界核武器發展的大方向,已經不是兩強在對峙、威懾,重點變成了那些剛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和想要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像朝鮮、伊朗等,防止核武器擴散變成了當今世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