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八月一日(1 / 3)

《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1日。今天是“八一”建軍節,1927年的這一天,南昌起義爆發;1291年的這一天,瑞士獨立。

八一建軍節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有關“八一”南昌起義,我們已經在很多日子聊過很多次了,今天就不多說了。慶祝一下“八一”建軍節,各位軍人為國服役,辛苦了!在這裏我隻講一句話,就是南昌起義誕生了我們十大元帥裏的八位和十大將裏的七位,從中也可以看出南昌起義締造了我軍。十大元帥中除了彭德懷參加平江起義、羅榮桓參加秋收起義之外,朱德、****、賀龍、陳毅、劉伯承、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這八位元帥都是南昌起義的參加者。

瑞士獨立

下麵我們來講一講1291年的這一天,瑞士獨立。一年365天每天都是不同國家獨立的日子,因為一年一共就有365天,全世界有那麼多國家,在曆史上的每天都會有獨立的國家,但除外好像曆史上沒有哪個國家在2月29

日獨立。在這麼多獨立的國家裏,我們隻挑選了幾個國家來講。比如說我們挑選了美國,在7月4日獨立。還有法國,在7月14日獨立。另外就是挑選了我們中國,10月1日。這是因為很多國家的特點不夠鮮明,確實沒什麼可講的。瑞士這個國家的獨立是非常獨特的,所以今天我要來講一講瑞士的獨立。

一提到瑞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瑞士是中立國,然後會想到瑞士銀行裏存著很多錢,還會想到瑞士手表,以及瑞士軍刀。瑞士有很多大家熟悉的東西,但我覺得最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一直保持著中立國的地位。大家知道,瑞士地處歐洲最中心的位置,1815年之後歐洲在不停地打仗,不停地爆發各種戰爭,歐洲科技的進步、工業的進步、文明的進步都是用戰爭來檢驗的,這是歐洲一個極大的特點。瑞士地處歐洲的中心,但是瑞士一直保持著中立,一直保持著繁榮和富強,不斷地發展著。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一戰和二戰全都那麼殘酷,一戰中至少有850萬名士兵戰死在前線,二戰中至少有1500萬名士兵陣亡。兩次世界大戰把中歐的各個國家都打得非常厲害,一戰以後,整個法國幾乎都癱瘓了,德國、意大利在二戰中也癱瘓了。這些國家包圍著瑞士,瑞士的北邊是德國,東邊是奧地利(被德國吞並),西邊是法國,而南邊就是意大利,圍著瑞士的所有國家在大戰中都被打得一塌糊塗,隻有瑞士堅定地保持著中立,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當然大家都希望和平,誰也不願意有戰爭,但是怎麼才能真正地保持中立呢?世界曆史上有很多國家都說我要中立,其實你光說中立根本就沒用。一戰與二戰的時候,比利時都說要保持中立,但很快就被德國占領了。歐洲還有很多小國,比如列支敦士登、摩納哥等其實也是想保持中立的,但是你光說中立根本就沒用,隻要戰爭需要很多國家立刻就可以占領你。而像瑞士這樣驍勇善戰而且地形極為複雜的國家,它所宣稱的中立實際上叫“武裝中立”,就是說我要中立,我要和平,你最好給我,否則的話你來試一試,看你能不能占領我。

我覺得這樣的中立才是真正的中立。瑞士的發展和繁榮能夠保持到今天。我覺得和瑞士這個民族的驍勇善戰,以及瑞士的複雜地形都有直接的關係。瑞士地處阿爾卑斯山脈中央,如果打它,要付出的代價會非常高,連路過都會非常困難,所以瑞士的中立是有條件的。

瑞士人高大勇武,一向驍勇善戰,是有悠久曆史傳統的。早在中世紀後期,羅馬天主教的教皇就以瑞士雇傭兵作為自己的衛隊,不少歐洲王室也加以效仿。

在法國大革命中,當巴黎起義如潮水一般圍攻國王所在的杜伊勒裏宮時,隻有少數瑞士衛兵拚死抵抗毫不退縮。從此,他們忠於職守、誓死不渝的名聲傳遍整個歐洲。所以當年在拿破侖的近衛軍裏就有很多瑞士人。現在如果大家去羅馬的梵蒂岡(那裏是教皇所在的地方),你會驚訝地發現教皇的衛隊仍然是來自瑞士的雇傭兵。他們仍然身穿幾百年前的製服,手執古老的冷兵器,從而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瑞士到今天為止都是全民皆兵,這在歐洲的其他國家是沒有的。歐洲其他國家的年輕人都是像工作一樣來參軍,隻有在戰爭狀態下國家才會大量征兵。

而瑞士一直保持著全民皆兵的狀態,瑞士這樣做倒也沒有什麼特殊目的,就是每個男子到二十歲就必須為國服役,到四五十歲開始退役,服役是每一個瑞士男子的義務。瑞士雖然平時常備軍隻有四萬多人,可是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就能集結起好幾十萬大軍出來打仗。瑞士男子從二十歲開始就要參軍,發的武器都可以帶回家。所以大家如果去瑞士旅遊,有機會去瑞士人家裏的時候,一定要跟人家提出一個要求,說我看看你的槍,那槍不像是美國人為了玩隨便買的,瑞士人的槍是政府發的。所以瑞士人在退役之前,武器彈藥都可以放在家裏,一旦開戰,政府說到哪兒去集合,你就要馬上穿好軍裝,帶著自己的槍,帶著自己的裝備去集合。瑞士就是這樣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所以也沒人敢招惹它。

在世界大戰中全世界各個國家打成那樣的時候,其實大家心裏也希望能有一個地方讓大家坐下來談一談,如果全都是交戰國,大家連個談判的地方都找不到,總不能在海上、在空中來談吧。所以瑞士這個中立國在當時也是全世界的需要,大家需要這樣一塊中立的地方坐下來。瑞士作為中立國,不聽任何國家的指揮,別人存到瑞士銀行的錢就是保密的,其他國家的什麼政治壓力我也不接受。所以也有很多流亡者會跑到瑞士去,當年列寧就在瑞士的某個地方躲起來了,在美國被迫害的卓別林也跑到瑞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