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7日。今天應該叫群星隕落日,我們要講幾位去世的大師,1661年大文豪金聖歎去世,193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1941年泰戈爾去世,1994年中國著名的美術家劉海粟去世。
怪才金聖歎去世
下麵說一說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大怪才金聖歎。金聖歎是大天才,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當然他首先是因為家境比較好,學過很多東西,而且都學得特精,後來他家道中落,變成了一介狂生。今天要講的兩個人,一個是金聖歎,一個是泰戈爾(之後要講到)。中國曆史上的傳統知識分子最推崇的就是這樣的狂生,狂放不羈,視金錢如糞土——“糞土當年萬戶侯”。金聖歎當年去參加科舉考試,考了第一名,要是別人的話,那考了第一名簡直高興死了,肯定要衣錦還鄉,可金聖歎考了第一名卻不願意做官,扭頭走了。他就是這樣一個狂放不羈的人,但這樣的人通常下場都不太好,從嵇康到金聖歎,一直到我們20世紀的狂生,一般都沒有好下場,反“右”也好,“**********”也好,不管什麼政治風波來了,狂生都是最倒黴的。
金聖歎自己當然也寫了很多東西,但是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文學批評。應該說中國文學史上從他開始,文學批評才上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之前大家都是自己寫寫,同時評評別人,沒有形成一個體係。金聖歎最著名的文學批評作品就是有關《水滸》和《西廂記》的評論。在金聖歎之前,就是明朝之前吧,中國就隻有詩評,小說這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應該以什麼方式創作,應該有什麼樣的邏輯,有什麼樣的結構,人物應該怎麼樹立,沒有人去研究過。
所以在金聖歎之前中國的詩評很多,但是對小說進行評論他是第一個。當然金聖歎也評過一些詩,評過杜甫的詩,也評過《楚辭》,但貢獻都沒有他對小說的評論大。實際上金聖歎相當於是個小說理論家,在他對《水滸》《西廂記》進行了評論之後,應該怎麼寫小說,應該怎麼塑造人物,才有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這是金聖歎對小說非常重要的貢獻。
剛才我們說到狂生的下場一般都不太好,後來金聖歎被斬首,也是因為他對很多事情看不慣,就去反對,結果遭到報複。當時金聖歎所在的那個縣,縣官非常貪腐,於是這些秀才就去告狀。過去的知識分子都愛帶頭鬧事兒,現在也是,不過現在有微博了,那時候要告狀得去擊鼓鳴冤。由於對縣官貪腐不滿,金聖歎就和幾十個秀才一起上書巡撫,然後還把大家集合起來,按現在來說,這叫實名舉報縣官。但是大家知道官官相護,貪官都是一家子,實名舉報的下場就是巡撫和縣官勾結起來,一齊製造了一個罪名扣在了這幫秀才身上。他們說這幫人抗稅抗餉,震驚先帝之靈,對抗朝廷。大家知道,那個時候清朝才剛剛統治了中國沒多久,最怕的就是漢人反對朝廷,這個時候你竟然抗稅,那就是重罪。所以巡撫和縣官就給他們栽贓了一個聚眾鬧事、抗捐抗稅的罪名。於是十幾個秀才全都被抓起來,一起被斬首。金聖歎不幸是其中之一,也被斬首了,但是他一直到死,都保持了一介狂生、一個大知識分子的那種幽默、豁達,或者說叫胸懷。
在這兒給大家講幾件小事兒。金聖歎後來在監獄裏,馬上就要問斬了,他跟獄卒說:“你給我紙和筆,我有特別特別重要的事兒要告訴你們。”獄卒特高興,以為他留了什麼財寶給大家,趕緊給他拿紙和筆,結果他寫的是:“花生跟豆幹一起嚼,能嚼出核桃的味道。”最後他留下的墨跡竟然是這個,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他的豁達和幽默。當然幽默感在親情麵前還是打了折扣,據說最後在刑場臨刑前,兒子來看他,兒子痛哭,他還想幽默一下緩和悲傷的氣氛,於是就對兒子說:“我出個上聯,你來給我對個下聯,我的上聯叫‘蓮子心中苦’,你對下聯。”兒子哭得昏天黑地的,什麼也對不出來,於是他說:“我給你對一個下聯,下聯叫‘梨兒腹內酸’,你看怎麼樣?”這個對聯充滿了父子感情,大家都知道那個蓮蓬,蓮子心中是苦的,它的諧音是“憐兒子”,自己可憐自己兒子,所以叫蓮子心中苦;梨兒,就是吃的那梨是酸的,“梨兒”的諧音就是離開兒子的意思。“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這個對聯對得非常漂亮,屬於“絕對”,這是他臨終前送給兒子的對聯。
之後金聖歎就被斬首了,據《聊齋》裏寫,他的頭被砍下來以後,還大喊了一句“好快刀”,但實際上這不符合科學。大家知道發聲是要靠肺活量,需要空氣衝擊聲帶才能發出聲音,所以被斬了首的腦袋是喊不出來的。但當時確實記錄下來一個有意思的事兒,就是他的腦袋滾到地上以後,一邊一個耳朵眼兒裏滾出一個小紙團,劊子手撿起來一看,一個寫的是“好”,另一個寫的是“疼”,這就等於是他最後想說的一句話,他知道自己說不出來了,於是就往耳朵眼裏塞倆紙團,叫“好疼”。一代大知識分子,一介狂生,就這樣被貪官給冤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