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18日。1683年的這一天,施琅率清朝水軍攻占台灣。1850年的今天,巴爾紮克去世。1598年的這一天,日本大將豐臣秀吉去世。今天還是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生日,生日快樂!
施琅率清軍攻占台灣
首先來說一下施琅,施琅到現在是越來越有名了,他出名可以說有賴於金庸先生。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對施琅的描寫占了很大的篇幅,裏麵講到了施琅各種各樣的事情,還有跟韋小寶一起幹這個那個,施琅從那時候就被大家熟知。金庸先生的小說有一個特點,曆史基本上都是真的,他隻是在真實的曆史中再另外虛構一些東西,比如說韋小寶弄的那個政變,那就是著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故事。包括施琅的故事也是真的,吳三桂的故事也是真的,這是金庸先生最厲害的地方,隻要有史實的地方,那都是真的,隻不過再弄一個別的來搗搗亂,湊個熱鬧。施琅的故事我就不多講了,包括後來他怎麼收複台灣,《鹿鼎記》中都講了很多。
我在這兒隻講講《鹿鼎記》裏麵沒寫的,就是施琅為什麼最後背叛了鄭成功?實際上鄭成功一直就不太喜歡施琅,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不是一山不容二虎,還是覺得施琅日後必定會造反?施琅是非常能征善戰的,可以說是鄭成功手下的第一悍將,尤其是鄭成功要靠水師打天下,不管是打台灣也好,還是後來計劃要打菲律賓,施琅都是水師裏最好的將領。施琅在投奔清軍以後,也成為清朝水師裏最好的一個將領。這麼好的一個將領,不知道鄭成功為什麼就是不喜歡他,沒事兒就挑他的刺兒,不打仗的時候還把他給撤職了,把他弄成了一個閑人。施琅在中山就曾經被鄭成功撤過一次職,成了一個普通老百姓。結果在廈門的時候清軍來進攻,駐守廈門的將領跑了,施琅自己率領六十多個親兵出戰,就這六十多人,斬殺了清軍將領,收複了廈門,還差點兒活捉了清軍主將。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鄭成功來到廈門以後給大家論功行賞,給別人都賞這賞那,卻隻對施琅進行了侮辱性的賞賜,不但沒誇他一句,而且賞他二百兩花紅銀,這麼少還不如不賞呢,這完全就是施琅的奇恥大辱。所以施琅對鄭成功越來越心懷不滿,心想,我這麼能打仗的一個將領,我也是個人才,我有人生的理想,可在這裏根本實現不了我的理想,那我就要用腳投票了。
正好這時候導火索來了,這就是在《鹿鼎記》中金庸先生寫到的,當時施琅的一個親兵犯了罪,施琅要殺他,這個親兵就逃到鄭成功那兒去了。鄭成功不但保護了他,而且還把他提升成自己身邊的親兵,施琅對此非常憤怒,最後終於把這個親兵給抓回來了,抓回來以後就準備斬首。鄭成功專門下令,說你不許殺這個人。施琅說我執行的是軍法,他是軍人,犯了軍法必須斬,於是沒有聽鄭成功的,就把這個親兵給斬了。鄭成功心想,好你個施琅!你居然連我的話都不聽,結果他就把施琅的全家都抓起來了。施琅當時自己想辦法跑了,鄭成功一怒之下把施琅的全家殺了,從此施琅和鄭成功的這個血仇就結下了。
施琅在全家被殺之後就投奔了清軍,迅速從副將開始被提拔,然後就當了總兵,最後又升任了福建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是清朝水師中最重要的水師,這些水師都歸施琅指揮。而鄭成功那邊可以說是連續受到重大打擊,先是施琅跑了,這麼能幹的大將歸了清軍,緊接著就是自己的兒子鄭經和自己最寵愛的一個小老婆私通,這下把鄭成功氣壞了。本來鄭成功有心思把菲律賓都給占了,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大肆屠殺華人,菲律賓華人就到台灣來求救。當時鄭家水軍應該是整個太平洋上最強大的,實力遠遠超過在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的幾條小破船,鄭成功本來準備出征菲律賓,要是真的出兵,那整個曆史就被改寫了,但是曆史沒有辦法假設。所以當時的鄭成功可以說內憂外患,內憂是兒子跟自己最喜歡的小老婆偷情,外患是自己的大將施琅投了清軍,鄭成功一氣之下,氣急攻心,死了。接下來大家都看到《鹿鼎記》中寫的了,鄭成功的不爭氣的兒子鄭經接替了他的位置。最後施琅率領大軍攻破台灣,祖國到那個時候算是真正統一了,台灣也回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