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八月二十六日(1 / 3)

《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26日。公元580年的這一天,中國發明了廁紙;今天還是我兩個好朋友劉歡和黃渤的生日,生日快樂!

廁紙的發明

我們首先來聊一聊公元580年的今天,中國發明了廁紙。大家不要覺得廁紙隻是個小東西,全世界所有人都要用到,廁紙的發明也是文明的重要的標誌。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們的四大發明有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造紙術,紙最早就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中國人發明了紙以後用來幹什麼呢?當然是先用來寫字,但是沒幾年人們就發現紙不光能用來寫字,寫完字以後如果這紙直接扔了就有點兒浪費了,還可以用來幹點兒別的。在用紙當廁所的用具之前,中國人如廁完畢之後用什麼呢?用竹片。大家知道在發明用紙寫字之前,人們寫字用的也是竹片。所以把這兩件事兒聯係起來就很有意思,一開始人們用竹片寫字,用竹片上廁所,後來就改成了用紙寫字,用紙上廁所。紙是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的,紙剛開始發明出來的時候非常貴,到了公元580年,中國發明了廁紙,紙的成本才降了下來。公元580年比隋朝建立的時間公元581年還早一年,這個時間比中國的科舉時代開始得還要早,那時我們就已經進入了廁紙文明的時代。

我小時候特別反對文以載道,一本書、一篇文章為什麼非要載道啊,講那麼高深的道理,我就喜歡看那些閑書。我記得有一個叫李漁的大閑人,他就寫過一本閑書,裏邊什麼正經事兒都沒有,就是講怎麼掃地能不揚灰,怎麼追女孩……其中他還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講如何在書房當中上廁所,他說:“如果在書房裏擺一個馬桶,那這個味道就會影響文思,當文思泉湧的時候突然聞到這種味道,文章寫得就不漂亮。可是如果要出去如廁的話,回來該寫什麼又忘了。那我發明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在書房的牆上鑽一個洞,在洞那邊放一個竹片,當文思泉湧的時候突然急著要出恭,就跑到洞那兒向外麵撒泡尿。”中國這知識分子天天就琢磨這個。

廁紙雖然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當時在中國並沒有得到普及。其實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在那麼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所有的新發明、所有的好玩意兒都是給有錢人用的。西方的有錢人就是貴族階層,中國的有錢人就是士大夫階層。但是公元580年的時候,西方還處於那種很蒙昧的狀態,那時候西方貴族不要說用廁紙了,他們連紙都沒有。而我們這些中國的貴族自古以來就非常會享受生活,在大家還用竹片上廁所的時候,貴族們就已經開始用絲綢了,廁紙發明以後貴族就從用絲綢改成了用紙。

我曾經研究過當年皇家的馬桶,中國的馬桶在那個時候遠遠超過西方。西方的馬桶、下水係統等都是後來才有的。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家都是早晨起來直接就把那些東西從窗戶潑到外頭去,這都是真事兒,還曾經出現過由於下大雨,潑的東西太多,差點兒把人淹死的事情。中國的皇家一直都很講究,皇家的馬桶講究兩點,一個是不想看見,一個是不想嗅見。怎麼才能做到不看見呢?馬桶的下邊放一層水銀,大家知道水銀有這種功能,就是固體掉進去以後,它就淹沒在水銀底下找不著了。這個味道怎麼解決呢?用羽絨,現在大家都穿羽絨服,以前這東西用在皇家的馬桶當中,用非常軟、非常細的羽絨鋪在水銀上麵,羽絨非常吸味,所以這固體掉在水銀中看不見了,氣味也被羽絨吸走了。

皇家當時的如廁用具是絲綢手帕,皇家貴族就是這麼奢侈。後來有了紙以後,大家就改用紙了。

上麵說的這些當時隻是貴族們在用,普通老百姓什麼時候才開始用上紙的呢?我記得小時候我媽帶我去鄉下看,讓我去了解農村,我們那一代人受的教育都是一定要了解貧下中農,所以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家裏人去農村。我去的是北京的農村,北京的延慶,還不是非常貧困的農村。當時貧困成什麼樣子?不要說紙了,連吃的東西都很少。我記得村民們冬天就是吃很硬的玉米麵餑餑,除了玉米麵餑餑之外,就是白薯,因為白薯的產量高,一畝地能夠產很多。村裏的老鄉說:“你們是城裏來的,你們吃這個玉米麵餑餑吧,我們吃白薯。”我吃了一口,根本就咽不下去,我說:“得了,叔叔阿姨們,我來吃白薯吧。”因為當時覺得烤白薯還挺好,但是大家別以為這是城裏的烤白薯,偶爾吃一頓行,你頓頓吃試試。我在農村待了三天,天天吃烤白薯,吃到最後都往外漾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