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軍中令狀(1 / 3)

且說距離易京五裏之外的袁軍中軍大營,似乎正辦著宴席,完全不像剛剛才接過一場約莫兩日左右的戰鬥似的。其內連同主位一共是九桌,桌上美酒好菜,玲琅滿目,也正好坐滿了九人。

略顯華貴的主位上跪坐著一個身材魁梧的將軍,臉是四四方方,膚色偏黑,留著一撮一寸不到的胡子,看上去怎麼也有月餘未曾靜麵了,正是袁紹的副將麴義,也是袁紹最為親近的帳下大將。曾經助力袁紹從冀州牧韓馥手中奪下了冀州,又先後參與和公孫瓚之間的幾次對抗,並數次大勝了公孫瓚。尤其以界橋之戰時以八百刀斧手以及一千弩兵,正麵抗衡公孫瓚引以為傲的白馬義從,不但不落下風,反而殺得公孫瓚的精騎人仰馬翻,並最終殺入公孫瓚大營,拔得頭籌。可謂是一戰成名。不過從那之後,便基本上被袁紹安排在邊疆,一直盯著並提防著公孫瓚的一舉一動,乃是名副其實的駐邊大將,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袁紹本人。

此時他正一麵吃著烤的金黃酥香的新鮮羊腿,一麵飲著袁將軍著令新到的監軍冀州別駕田豐帶來的一百壇上好的糯米酒。

再就是坐在右首的乃是一個身著青色長袍的中年文士,約莫不到四十的模樣,看上去有些文弱,倒似是一個教書先生。不過帳子裏的人都知道,這個看上去文文弱弱的書生模樣的人,乃正是袁將軍剛剛下派到這裏的監軍,地位僅次於坐在主位的麴將軍。甚至有傳言此人在整個河北之地,也算是跺一跺腳,便能震上一震的大人物了。此刻田豐也正舉著一捧新沏好的茉莉花茶,慢慢品著。

再有剩餘的七人便都是跟隨著麴將軍出生入死數年之久且在此地跟隨他圍困易京的大小將領了,甚至通俗一點說,在此間任意拎出來一個人的身份都不比河北四州一郡的郡丞的職位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七人表麵似乎對新來的監軍十分客氣,其實背地裏卻又是另一番態度了。

不過眼前這個身著金色甲胄的中年人卻並沒有回過身來,而是右手微舉輕輕擺了擺,那意思便是等等再說,似乎是把二人暫時先晾在了一邊。屈膝的兩人不明所以,相視苦笑一番,但既然將軍意在如此,他們便也隻能照做了。

沒錯,這個金色甲胄之人正是曾經威名赫赫,如今卻隻能偏安一隅被袁紹派兵圍困於此的公孫瓚本人。他疲倦也是因為他連續督戰了兩日兩夜了,使得自己的精神一直處於一個比較緊繃的狀態。對於此役,對方這一次顯然是有備而來,假意去攻南門實際上卻是在東門凶悍的攻城,好在這個城池的四麵都是堅石堆砌,猶如堡壘一般,雙方即便人數相差一倍有餘,但相比袁軍,他們若是不在此交待個一倍或是數倍之人,別說破城,就算是破門都困難。結局顯而易見,依舊如半月前的那場戰鬥一般,以自己這邊的守方勝利告終,而攻方袁軍再一次的退卻了。

易京,位於冀州之北與幽州之南相互交接之地,由於南麵的易水流向似於一個“凹”形,再加上其北麵臨馬水,這就使得此地相當於是天然的四麵環水,而其又東據文安、南據鄭縣、西北據範陽,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簡單來說,此處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本來是平原,按理說一馬平川之地並不難攻,但天然的四水屏障,倒反而是幫了大忙,因為北地的士卒雖然彪悍,但盡皆不通水性,也因此隻能望水興歎。

這裏自建成直至今日也不過三月之餘,而且一切也當正如自己一開始所料,圍水而建堅城,其內屯田休養生息,此後不但堅持了數月而不倒,並且除了被駐紮在東麵和易水南邊的袁紹的兩隻軍隊圍困數日之久以外,他們便再無絲毫起色了,數次攻城都以失敗而告終,至此隻有圍困的份,而再無交戰之初的那種銳利和一往無前了。不僅如此,反而自身的士氣越發低迷,若不是他們的主將乃是那能征善戰的猛將鞠義,也許他公孫瓚都想主動帶著人馬外出進攻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