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托普: 十年一覺TOP夢 (5)(1 / 3)

2000年前後,托普注資《商務早報》、《蜀報》和《四川文化報》,後相繼退出,虧損4300萬元。

2001年2月,托普科技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開創了第一家A股上市民營企業分拆赴香港掛牌的先河;2004年4月,因重大違規遭停牌。

2002年7月,托普10周年慶典,同時高調宣布“招聘5000名軟件工程師”。

2002年8月,報紙發表《托普泡沫》,公開質疑托普的招聘行為及軟件園經營不善等問題;11月,宋如華回應:“我現在有銀行存款18個億。”

2003年,大招聘以鬧劇收場:銀行追債,客戶訴訟,股價大跌,各地政府收回軟件園部分土地,托普危機全麵爆發。

2004年3月,托普軟件發布兩則公告,宋如華辭去董事長、總裁職務,將所持1800萬股股權竟以2元錢的價格轉讓他人,赴美不歸。

2005年5月,中國證監會宣布對宋如華實施“永久性市場禁入”。

【後續故事】

托普係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徹底落幕是在2007年。該年5月1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決定從該月21日起終止托普軟件的股票上市。托普係另外一隻股票托普科技,在同一天被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宣布從18日起摘牌。

出走美國的宋如華定居在洛杉磯地區。他在去美國之前,就通過托普集團收購了OTCBB(場外櫃台交易所)上市公司Quixit Inc。托普出資20萬美元擁有其80%以上的股權,實現了借殼上市。2005年下半年Quixit Inc公司更名為TOP Group Holding Inc,之後又更名為Soyodo Group Holding Inc,宋如華出任CEO。不過,他在中國股市所積累的財技,似乎在大洋彼岸沒有用武之地。

宋如華創辦的“書原廣場”銷售兩岸的中文圖書,到2007年前後,他已經開了3家網上書店,分別麵向上海、舊金山和洛杉磯。在全美,“書原廣場”至少還有9家門店,其中洛杉磯4家、舊金山2家,此外,還有芝加哥店、紐約店等。宋如華的目標是在全球建立服務於海外華人社區的服務網,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建“北美華人的精神家園”。“書原廣場”的網頁上也醒目地寫著“走近書原,勝似回國”。

宋如華本人似乎已經很難回國了。

【檔案存底】

2002年8月的招聘風波後,宋如華在年終的董事局會議上對托普10年進行了反思,其中多為爭辯打氣之辭,但也不乏檢討的內容。以下文字為摘編部分。標題為著者所加。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在這裏,我要檢討我自己。

應該說,10年來,我認為自己很寬容,現在我發現其實不盡然。我經常說,不要發牢騷,不要發怨氣,但是我還是經常在講話中發一些牢騷,特別是最近出了些事情之後。我希望自己經常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但事實上,我發現自己還是一個比較普通的人,是一個很一般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小人物”,而不是一個“大人物”,沒有肚子裏能撐船的宰相度量。有時甚至為了賭一口氣,與大家關係搞得很緊張,當時還覺得自己很英雄,現在看來完全沒有必要。一般人也就是為了養家糊口,捧個飯碗,而托普的管理者們卻應該為了創立一番事業而工作。如果逞一時之勇,能成什麼大事呢?包括我宋如華。我們現在這麼多麻煩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是我宋如華帶頭的,我們高層領導積累起來的。

托普從3個人、5000元錢起家,現在有6000名員工、100億元資產,這兩句話概括了托普的成長,但我們老是提,就害了托普。現在的問題是托普內部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狀態和狀況非常差,5000元變成100億元,是怎麼來的?不說清楚,問題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