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乳喂養“老經驗”有時並不那麼可靠(2 / 2)

經驗四:夜裏頻繁吃奶影響寶寶發育。

說法:不少媽媽對寶寶夜裏頻繁醒來要吃奶感到煩心。一來覺得寶寶睡不了整覺,怕影響寶寶生長;二來第二天還要上班,夜裏經常起來喂奶很影響睡眠質量,甚至無法入眠。

Bella告訴你:坦然麵對是最好辦法

頻繁吃奶很正常。相對吃奶粉的寶寶來說,母乳寶寶的確吃奶會更頻繁,這是因為母乳更容易消化吸收,對寶寶幼嫩的器官壓力最小,並提供最好的營養供給。而且媽媽的乳房容量和寶寶的胃口也是有限度的。

夜醒是非常好的自我保護。研究表明,在同等刺激下,母乳寶寶比奶粉寶寶更容易被驚醒。這其實並不是壞事。著有《夜間育兒》的西爾斯醫生表示:“從未吃過母乳的嬰兒有2-3倍的風險發生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母乳寶寶要比人工喂養寶寶睡得淺,而且更願意和母親睡,因此一旦遇到呼吸暫停他們更容易醒來。”數據顯示,奶粉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綜合症的幾率是母乳寶寶的5倍!而德國更高,為7.7倍!

這樣應對最管用——

保持平常心。如果你真的了解寶寶吃夜奶最自然不過,就不會大驚小怪,也不會有過激反應,或者采取不必要、甚至幹擾母乳喂養的做法。如果你過分關注或者試圖扭轉這件事,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所以坦然接受、自然配合孩子是最好的辦法。你不能強迫孩子入睡,但可以調整自己。哺乳幾分鍾就可以讓寶寶重新入睡,如果你煩惱厭倦,醒來後會輾轉反側;要是學會放鬆,你就能很快入眠。

注意觀察。有些時候,寶寶頻頻醒來並不一定是“餓了”,可能有其他原因。這有賴於媽媽的細心觀察。比如,被子太厚了、出牙了、睡眠環境改變了……在你找到真正的原因之前,那麼就給他哺乳,這是最好的安慰方法。如果你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那麼恭喜你,你和寶寶的默契又更進了一步。

全家配合。照顧寶寶不僅僅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家裏其他人也要積極配合,尤其是爸爸們哦!爸爸最好一起分擔照顧寶寶的工作,比如爸爸負責前半夜,晚上8點到12點,媽媽就可以睡4個小時。後半夜媽媽自己來照顧,一來寶寶確實需要吃奶了,二來也可以讓爸爸睡個好覺。

經驗五:寶寶長到6個月以上母乳就沒有營養了。

說法:寶寶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後,母乳吃得少了,媽媽的奶水似乎也慢慢變稀變少了。隨著寶寶能吃的食物越來越多,那麼稀薄的乳汁根本滿足不了需要。

Bella告訴你:自然離乳是最好的

母乳的保護作用一直存在。研究表明,母乳不但在嬰兒早期提供免疫方麵的益處,而且這種保護作用也隨著寶寶的長大而延續著。人類的乳汁的確非常神奇,它隨著孩子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需要、甚至隨著不同季節而改變,從而滿足孩子的需要。比如,母乳中的溶菌酶在寶寶滿6個月時含量增加,這是配合輔食的添加,來幫助寶寶更好地對抗外來食物中的細菌。在某些時候,比如寶寶生病,乳汁甚至是他唯一可以接受和消化吸收的食物,而且母乳中的抗體能幫他們盡快恢複。

母乳喂養時間與兒童智商呈正相關。一項研究表明,母乳喂養時間和智商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即母乳喂養的時間越長,孩子今後的智商越高。

滿足孩子情感需要。即便孩子完全可以吃成人飯菜,也越來越獨立,也仍然有吸吮的願望。哺乳,其實更多的是情感的需要。孩子需要關注、被愛和安全感。同時,媽媽也有被幼小的寶寶需要的渴望。這種彼此的需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這一切的外顯就是哺乳過程。這種母嬰的聯結是孩子成就健康人格最堅實的基礎之一。

經驗六:奶水越多越好。

說法:傳統上,總以為媽媽的奶水總是越多越好。於是在月子裏,哺乳媽媽總是要喝大量高脂肪、高蛋白的各種“發奶”湯水。

Bella告訴你:盲目進補可能引發乳腺炎。

研究表明,即使那些營養不良的媽媽,也能有足夠的優質母乳。隻有在饑荒或接近饑荒的情況下,母乳質量才會受到影響。所以如今的媽媽們完全不必擔心奶水不夠。在正常情況下,媽媽的產奶量並不受液體攝入量的影響,因此大可不必為了多產奶而猛喝湯。相反,喝過多高脂肪湯水還可能成為發生乳腺炎的誘因。

對於奶水過多的媽媽——

在孩子吃奶時,用杯子接住對稱乳房的乳汁,讓它自然流出,然後棄掉不用,下次喂奶時先吃上次未吸吮的乳房。

如果媽媽不幸患上乳腺炎——

應及時去醫院治療。接下來要做的是:好好休息和繼續母乳喂養。醫生給你的處方裏可能含有抗生素,不需擔心,很多抗生素對母乳媽媽都是安全的,你完全可以在治療同時繼續哺喂寶寶。